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难保劳动者权益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难保劳动者权益

时间:2024-05-04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842

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申请期限的争议

问题背景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职工常常面临一个问题:当他们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诉时,往往被告知超过了60天的仲裁申请期限,无法受理。随后,他们又向法院起诉,但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法院也会驳回他们的诉讼请求。这使得这些职工无法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温州市中级法院近日对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提出了质疑。

司法解释的问题

自2002年以来,温州市两级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受侵害的职工无法依法维权,主要原因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是在2001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3条规定,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超过60天期限的处理方式。

问题分析

温州市中级法院认为,该司法解释存在以下问题:

1. 违反司法终局裁决的原则。根据该司法解释,当事人在60天内未申请仲裁,就丧失了进入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机会,即使没有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

2. 与诉讼时效规定相冲突。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案件的诉讼时效为2年。然而,根据该司法解释,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必须在60天内申请仲裁,这缩短了他们申请司法救济的期限。

建议提出

温州市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法学博士鞠海亭认为,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不符合《民法通则》中关于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的规定。他指出,作为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在现实中往往不愿意打官司,他们更希望通过协商解决劳动纠纷。然而,协商可能耗时较长,甚至超过60天。只有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寻求司法救济,但此时已经超过了仲裁申请期限,这是不合理的。

鉴于上述问题,温州市中级法院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司委提交了建议,希望完善该司法解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解决多种纠纷的方法。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及小额经济债务等,可采用亲劝法,通过亲朋好友的劝说达到解决效果;对于邻里间的堵路、用水等纠纷,可用亲身体验法,让当事人现场感受问题的严重性。联合调解法适用于影响广泛、涉及多领域的群体纠纷;急事急办法则用于时间

  •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相关事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经济困难的劳动纠纷当事人可申请法律援助,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劳动争议的产生源于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主体的利

  • 差旅费是否属于劳动纠纷

    差旅费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纠纷,取决于其性质。差旅费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等。企业应建立规范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包括补贴标准、住宿标准、出行交通工具乘坐标准等,以控制差旅费用,防止违规行为。

  • 拖欠农民工工资之后的经济补偿方式

    拖欠农民工工资后相关的经济补偿方式和法律手段。当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时,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支付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等,并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调解协议达成后用人单位未履行,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发出支付令或执行裁决。

  • 工伤保险待遇补差额属劳动争议吗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