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难保劳动者权益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难保劳动者权益

时间:2024-05-04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842

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申请期限的争议

问题背景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职工常常面临一个问题:当他们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诉时,往往被告知超过了60天的仲裁申请期限,无法受理。随后,他们又向法院起诉,但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法院也会驳回他们的诉讼请求。这使得这些职工无法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温州市中级法院近日对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提出了质疑。

司法解释的问题

自2002年以来,温州市两级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受侵害的职工无法依法维权,主要原因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是在2001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3条规定,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超过60天期限的处理方式。

问题分析

温州市中级法院认为,该司法解释存在以下问题:

1. 违反司法终局裁决的原则。根据该司法解释,当事人在60天内未申请仲裁,就丧失了进入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机会,即使没有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

2. 与诉讼时效规定相冲突。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案件的诉讼时效为2年。然而,根据该司法解释,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必须在60天内申请仲裁,这缩短了他们申请司法救济的期限。

建议提出

温州市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法学博士鞠海亭认为,最高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不符合《民法通则》中关于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的规定。他指出,作为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在现实中往往不愿意打官司,他们更希望通过协商解决劳动纠纷。然而,协商可能耗时较长,甚至超过60天。只有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寻求司法救济,但此时已经超过了仲裁申请期限,这是不合理的。

鉴于上述问题,温州市中级法院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司委提交了建议,希望完善该司法解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原告起诉被告劳动争议案件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 小王酒后误事,公司索赔是否合法?

    小王酒后导致货款被窃,公司索赔的合法性争议。法院最终未支持公司的诉讼请求。律师指出,公司有权利要求因员工个人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赔偿,但需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企业管理也需要承担风险管理的责任,并在类似情况下采取安全措施。根据员工过失程度和经济能力等综合

  •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 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 工伤赔偿协议的诉讼时效
  • 合作协议有劳动关系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