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处理 > 女职工休产假可享受哪些生育津贴

女职工休产假可享受哪些生育津贴

时间:2024-07-22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7061
在生活中,公司里面的女职工,如果结婚了很大一部分都是需要生育小孩的,那么女职工在产假期间是否可以享受到生育津贴?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这个问题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女职工休产假可享受的生育津贴

一、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

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

  1. 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
  2. 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8天。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实行适当延长生育津贴支付期限的鼓励政策。还有的地区对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中男职工的配偶,给予一次性津贴补助。

二、生育保险的定义和目的

生育保险是指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以确保劳动者基本生活及孕产期的医疗保健需要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也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怀孕、分娩女职工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政策。其宗旨在于通过向职业妇女提供生育津贴、医疗服务和产假,帮助他们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三、生育保险待遇的内容

生育保险关系到广大女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我国,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1. 生育津贴:用于保障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应在女职工分娩后3个月内向相关主管部门办理生育津贴申领手续。计算公式为: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30(天)×假期天数。其中,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
  2. 生育医疗待遇:用于保障女职工怀孕、分娩期间以及职工实施节育手术时的基本医疗保健需要。

四、生育保险的缴费和资金筹集

我国劳动部在1995年颁布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中规定,生育保险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以北京市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为例:企业每月按照其缴费总基数的0.8%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

五、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

为了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本市户籍(含农村户籍)的生育妇女,无论在职或失业,参加过本市城镇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建立个人帐户的。
  2. 非本市户籍的从业妇女,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且在单位工作、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五险)期间生育的。
  3. 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规定,且用人单位连续为其缴费满6个月以上。缴费以正常参保缴费时间为准,正常参保缴费前的补缴时间不能计算在内。

六、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的具体计算和报销方式

1. 生育津贴:

(当月本单位人均缴费工资/30天*假期天数)

假期天数:

  1. 2012年的新劳动法规定正常产假98天(包括产前检查15天),较之前90天产假增加了8天。
  2. 晚育假增加30天(新劳动法中未曾出现晚育假,地方出台的生育办法可能会增加此假期)。
  3. 难产假。剖腹产、Ⅲ度会阴破裂增加产假15天;吸引产、钳产、臀位产增加15天。
  4. 多胞胎生育假,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
  5. 流产假:怀孕不满2个月15天;怀孕不满4个月30天;满4个月以上(含4个月)至7个月以下42天;7个月以上遇死胎、死产和早产不成活75天。

2. 生育医疗费:

  1. 在医保中心确认生育就医身份就医的医疗费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医院定额结算(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核定数结算)。
  2. 怀孕16周前的突然流产,非定点医院的急诊、产假期间产科并发症按核定的数额报销。
  3. 异地分娩的医疗费用,低于定额标准的按实际报销;高于定额标准,按定额标准报销。

七、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和补贴

1. 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

  1. 正常产、满7个月以上流产: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5%。
  2. 难产、多胞胎: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50%。

2. 一次性补贴:

在一二级医院分娩的,每人一次性增加300元补贴。

备注:生育津贴要在生小孩后,三个月内办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劳动法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此外,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公司注销劳动争议怎么解决

    公司注销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当公司被撤销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可以向股东追责,同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另外,服刑人员参与劳动改造没有工资,但可获得报酬。关于劳动官司一审的判决时间,民事诉讼一般六个月内

  •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以及具体的处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首先尝试协商调解,如无果则可以考虑向劳动监督管理机构投诉、提交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方式包括向劳动监督管理执法大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和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如有欠条等相

  • 劳动争议找个律师大概要多少钱

    劳动争议律师费用的计算方式。律师服务收费主要依据诉讼标的额规模设定,涉及财产分配等事宜的收费根据不同金额范围有不同的比例。同时,律师事务所和当事人可协商采用风险代理方式,最高收费额度不超过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费用仅指律师代理费,

  • 劳动争议二审需要重新提供证据吗
  • 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
  • 我的中介不给我差价怎么办,我只有聊天记录,去劳动局投诉有用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