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当劳动争议发生时,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约见、面谈等方式与另一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另一方应在5日内做出口头或书面回应,若超过5日不回应,则视为拒绝协商。双方可以书面约定协商期限。若协商达成一致,双方应签订书面和解协议。
协商期限由当事人书面约定,若在约定期限内未达成一致,则视为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书面约定延长期限。
职工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还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协商达成的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履行。经仲裁庭审查,和解协议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仲裁庭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使用。然而,当事人为达成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争议事实的认可,在其后的仲裁中不得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若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可以依法向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向以下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乡镇、街道组织。
处理劳动争议应遵循公平、公正、及时和着重调解的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事实为依据,尽量通过协商、调解方式解决当事人的矛盾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和《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等法律法规,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自行协商,可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协商、不愿调解、协商调解不成或调解协议未获履行的情况下,可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
不上班了但未解除合同是否可以拿到工资的情况,以及不上班也有工资的特殊场景。包括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婚丧假、女职工保胎、产假、哺乳等以及男职工护理假等情况。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劳动者不上班也可以获得工资。
工伤认定后,如果公司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维权。首先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尝试解决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功,劳动者可以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也不成功,劳动者可以向劳
当员工被无故辞退后,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维权。首先,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尝试解决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如果对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