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当劳动争议发生时,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约见、面谈等方式与另一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另一方应在5日内做出口头或书面回应,若超过5日不回应,则视为拒绝协商。双方可以书面约定协商期限。若协商达成一致,双方应签订书面和解协议。
协商期限由当事人书面约定,若在约定期限内未达成一致,则视为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书面约定延长期限。
职工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还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协商达成的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履行。经仲裁庭审查,和解协议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仲裁庭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使用。然而,当事人为达成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争议事实的认可,在其后的仲裁中不得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若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可以依法向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向以下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乡镇、街道组织。
处理劳动争议应遵循公平、公正、及时和着重调解的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事实为依据,尽量通过协商、调解方式解决当事人的矛盾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和《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等法律法规,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自行协商,可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协商、不愿调解、协商调解不成或调解协议未获履行的情况下,可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法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此外,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公司注销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当公司被撤销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可以向股东追责,同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另外,服刑人员参与劳动改造没有工资,但可获得报酬。关于劳动官司一审的判决时间,民事诉讼一般六个月内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以及具体的处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首先尝试协商调解,如无果则可以考虑向劳动监督管理机构投诉、提交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方式包括向劳动监督管理执法大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和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如有欠条等相
劳动争议律师费用的计算方式。律师服务收费主要依据诉讼标的额规模设定,涉及财产分配等事宜的收费根据不同金额范围有不同的比例。同时,律师事务所和当事人可协商采用风险代理方式,最高收费额度不超过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费用仅指律师代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