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争议仲裁委托代理人暂行条款
第一条 为规范人事争议仲裁当事人委托代理人行为,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代理人资格进行审查。
第三条 当事人委托并特别授权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除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批准的以外,本人仍应出庭参加仲裁庭审。
第四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
参加人事争议仲裁活动。
当事人可以委托下列人员作为代理人:
一、律师;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
三、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四、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许可的其他公民。
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有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不能作为人事争议仲裁代理人。
第五条 委托他人参加人事争议仲裁的,当事人必须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授权委托书仅写“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的,代理人无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进行和解,请求和接受调解。
第六条 当事人应当在开庭前将授权委托书送交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发生变更或被解除代理的,当事人应当书面告知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通知对方当事人。
第七条 当事人委托律师作为代理人的,代理人应提交律师事务所开具的介绍信。
第八条 当事人委托有关的社会团体或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为代理人的,应提供社会团体或单位开具的证明。
第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法定代理人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的,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其中一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
第十条 委托代理人提供虚假证明、证件,欺骗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取消其代理资格。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如何申请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公民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中心将在5日内审核决定是否给予援助。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司法救助体系,旨在帮助困难群体。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等。受援人需遵守法律规定,如因案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的相关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旨在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人民政府依法设立,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可设立派驻仲裁庭等。仲裁员分为专职和兼职,仲裁委员会建立仲裁
口头解雇后的法律维权途径,包括申请劳动仲裁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被口头解雇的劳动者可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等,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劳动争议中需提供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根据不同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劳动者可依法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