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部与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的通知以及最高法2001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司未经协商,擅自变更劳动合同主要内容,停发工资、停缴社会保险,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意向的情况下,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最高法的规定,如果公司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并可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如果是用人单位违约在先,导致劳动者被迫辞职,用人单位不仅不能免除给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还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针对目前企业逼迫员工辞职现象日趋严重,有关人士建议设立“推定解雇制度”。这种制度可以防止企业为迫使员工离开企业而使用各种手段,如调换岗位、下放基层、降低待遇、长期出差、明升暗降等,突然且单方面地改变雇员的基本工作条件。如果雇员不同意并辞职,这等于被雇主变相解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雇主既没有正当理由解雇,又没有提前通知,雇主应对逼迫员工自动辞职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通过在《劳动法》中增设此制度,可以预测和指引企业行为,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提高员工的职业稳定性。
公司对于员工岗位调动的合法性。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不能随意调动员工岗位,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对于因工作需要的平行调动,薪资原则上不低于调动前的水平;个人原因提出的调动,薪资参照调动前后的水平及岗位薪资就近定薪。规定适用于等级工资制员工,不适用于计件
员工工作效率低是否可以作为解雇的合法理由。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特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工作效率低下应被视为劳动者无法胜任工作的表现,但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定义和分类,并解答了一位私人建筑材料公司员工的法律咨询问题。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并打算辞职,但老板不同意并威胁扣工资。法律建议指出,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是违法的,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工资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同时介绍了克扣工
员工被迫辞职时的经济补偿金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被迫辞职的情形包括被暴力威胁、不支付工资等。辞职流程需填报《辞职申请表》,获得批准后办理离职手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涉及年限计算标准、不再限定补偿年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