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单位没有权利单方面降低工资。单方降低工资实际上是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违约行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因此,如果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每月工资为1600元,并且劳动者履行了劳动义务,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全部工资。
单方降低工资实际上是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违约行为。根据《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因此,单位无法无故单方降低劳动者的工资。
单方降低工资实际上是扣克工资的行为。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的规定,扣克是指单位对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劳动者不支付或未足额支付其工资。根据原劳动部《对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的规定,扣克是指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的行为。如果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单位还应支付克扣工资数目的25%的经济补偿金。
工作一年公司解散时的经济补偿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工作满一年应获得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工作不满一年的按具体情况计算。月工资高于一定标准的,单位应按三倍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经济补偿,但年限不超过十二年。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的,需支付赔偿金,标
计件工资制度的概念及具体操作方式。该制度根据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报酬,包括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等多种形式。对于是否包含加班费,文章指出,按照标准工时制度计发工资的通常采用计时工资制度。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计算需根据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和工资、薪金所得五个概念的区别。这些概念在概念范畴、法规依据、使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总额指单位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薪酬则包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工资、薪金总额和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