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的相关规定,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企业应根据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向员工发放高温津贴。根据工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的一部分,每年6-10月应发放。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发放高温津贴,属于克扣拖欠工资的行为,劳动者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高温津贴不应计入最低工资中。有些企业在发放工资时将高温津贴计入最低工资中,侵害了员工的利益。高温津贴应额外支付,不应包含在最低工资标准内。
各地区的高温津贴标准略有不同。例如,北京要求企业在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或无法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时,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室外露天作业人员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室内工作场所作业人员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类似地,上海和福建也有相应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
用人单位不得将高温津贴按每月天数计算后发放给员工。高温津贴应以现金形式支付,不得以物品替代。
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高温津贴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一部分,应计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然而,防暑降温费等劳动保护费用不需要纳税。
高温津贴与防暑降温费具有不同的性质。高温津贴属于工资性质,企业除了支付高温津贴外,还需支付职工防暑降温费,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防暑降温费适用于夏季在岗的所有劳动者,而高温津贴针对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企业应根据夏季安全生产的特点,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并为工人提供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各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因此,关于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方式,各地可以参照各省级人社部门等的具体规定。
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劳动合同不受影响,不需要支付补偿。但如果涉及裁员,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赔偿金,赔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若新公司要求重新计算工龄并终止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相应经济补偿。整体而言,公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
关于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文章详细解释了劳动报酬的定义、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数额较大的界定、政府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以及情节轻微的处理。文章旨在为相关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