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是对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能促进用人单位安全生产,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那么,员工发生哪些事故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下面就随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员工发生哪些事故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范围进行了扩大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认定范围已经扩大。现在,如果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遇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中受伤,也可以被认定为工伤。但是,如果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为自己的全部或主要责任导致交通事故,比如无证驾驶、酒后驾车等行为造成自己受伤或死亡,就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可以认定为工伤的7类情形
根据规定,有以下7类情形可以被认定为工伤: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2. 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时遭受事故伤害;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遭受暴力等意外伤害;4. 患有职业病;5. 因工作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伤或者发生事故后下落不明;6.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还有5类情形被视同工伤
此外,还有以下5类情形被视同工伤: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2.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3. 因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用人单位食堂就餐导致急性中毒并住院抢救治疗,并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验证;4. 被用人单位指派前往依法宣布为疫区的地方工作而感染疫病;5.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斗或者公务负伤致残,并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在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
职工工伤的救治和康复
救治工伤职工的责任
当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该及时进行救治。职工治疗工伤应该选择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如果情况紧急,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急救。如果怀疑是职业病或者确诊为职业病,用人单位应该及时送往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并在之后送往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如果职工经过治疗后伤情稳定,需要进行工伤康复,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工伤康复申请。经过确认后,工伤职工可以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
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间限制
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限制
根据规定,申请工伤认定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在这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和其他相关费用将由该用人单位承担。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