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事故伤害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而导致的负伤、致残或死亡。此处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必须同时满足,而且伤害必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
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时,如果发生事故伤害,也可以认定为工伤。工作时间前后是指非工作时间内,具体来说是开工前或收工后的一段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伤害必须是在从事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时发生的,例如为启动或关闭机器做准备工作,或处理与工作有关的机器和工具等。
意外伤害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暴力等非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在此情况下,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必须同时满足,并且伤害是来自于本单位或外界的暴力或意外等原因。举例来说,如果有人在职工履行工作职责时蓄意对其进行打击报复,直接攻击其人身,导致职工负伤、致残或死亡等情况,就可以认定为意外伤害。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也可以认定为工伤。因公外出期间包括因工出差以及因工临时外出办理业务等情况。同时,伤害或事故发生时必须是在履行工作职责。换句话说,是因为工作原因外出时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而下落不明。
在上下班途中,如果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也可以认定为工伤。上下班途中指的是从居住地到工作区域的必经之路,在必要的时间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需要注意的是,探亲访友时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不能认定为工伤。此外,如果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还需考虑非法驾驶的问题,尤其是驾驶二轮摩托车。对于非法驾驶(无证驾驶)的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
除了以上情况外,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还有其他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这是一条法律上的兜底条款,因为工伤事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仅需要专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规范,还需要其他法律法规进行相应调整。因此,对于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也应纳入工伤范畴。
工伤认定申请所需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受伤职工身份证与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证明、考勤记录、单位工作时间规定等文件,以及医院诊断证明、病历卡等医疗相关证明。此外,需要提供单位营业执照副本、证人证言、证人的身份证、考勤表和劳动合同等材料。这些材
中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认定的条件和范围,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患职业病等七种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认定的特点,包括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确认行为、须申请的行政行为等,并说明了相关行政复议和受理流程。
职工下班吃饭受伤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此类情形不能认定为工伤,只有符合明确的认定条件的情形才能被认定为工伤。文章还列举了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以及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准备的相关资料。
中国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伤事故的认定以及工作时间的定义。劳动关系通过书面或口头合同建立,书面合同为原则,口头合同在某些情况下也被允许。工伤事故涉及人身损害事实,包括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的损害。工作时间的认定应适当放宽,包括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