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经过】
务工时受伤老板不赔偿
2003年5月8日起,陈某在廖某的无照工艺品加工工厂内锯木,每天工资40元。同年7月6日上午,陈某锯木头时,异物溅起击伤了他的右眼。
因廖某拒付医疗费,陈某于同年9月开始申请工伤认定。经鉴定,他的伤情为七级伤残。
去年6月,闽侯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廖某应支付陈某各项赔偿费2万多元。陈某对该结果不满意,诉至法院。
老板认为工人是自残
庭审中,廖某提出:陈某于2003年7月受伤,直到2006年底才向法院起诉,大大超过了法定的诉讼时效。
况且,陈某从事木材加工这一行多年,完全可以预知存在的风险,但在生产中还是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2001年,陈某的眼睛就曾受伤。但他不吸取教训,于2003年7月再次受伤,因此完全可以认定,陈先生的受伤除了自身操作不当外,还有自残的嫌疑。他作为工厂老板,没有过错,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陈某称:从2003年7月受伤起,他一直不间断地申诉,因此并未超过诉讼时效。他在工作中完全是因意外受伤,根本不是自残。
【法律解读】
未过诉讼时效法院最终判赔
福州市中院经终审审理认为,虽然廖某开办的工厂未经依法登记备案,但其雇用陈某在工厂内工作,双方已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陈某在工厂劳动时发生事故,人身受到损害,廖某依法应赔偿。发生事故后,陈某从2003年9月开始,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并申请劳动仲裁,其诉请没有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
廖先生提出的陈先生因自身操作不当及自残造成伤害的说法,没有提供证据予以佐证,法院不予采信。
法院最终判令廖某支付陈某残疾赔偿金1.6万多元。
工伤认定的申请途径及时效。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申请途径包括通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劳动者在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不同申请主体有不同的申请时限,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的,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
工伤死亡认定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申请工伤死亡认定时的受理条件和材料要求,然后详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流程和决定。接着提及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复议和诉讼途径。最后阐述了工伤致死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内容和
三个关于工伤认定的案例,均因当事人未按规定时限申请工伤认定而导致维权困难。主要原因是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和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缺失。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将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费用。
《工伤认定办法》中的申请时限及相关规定。用人单位需在员工受伤后一月内申请工伤认定,若用人单位未申请,员工可在受伤一年内自行申请。工伤认定的情形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患职业病、因公外出受伤等。同时,也规定了视同工伤的情形,如突发疾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