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经过】
务工时受伤老板不赔偿
2003年5月8日起,陈某在廖某的无照工艺品加工工厂内锯木,每天工资40元。同年7月6日上午,陈某锯木头时,异物溅起击伤了他的右眼。
因廖某拒付医疗费,陈某于同年9月开始申请工伤认定。经鉴定,他的伤情为七级伤残。
去年6月,闽侯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廖某应支付陈某各项赔偿费2万多元。陈某对该结果不满意,诉至法院。
老板认为工人是自残
庭审中,廖某提出:陈某于2003年7月受伤,直到2006年底才向法院起诉,大大超过了法定的诉讼时效。
况且,陈某从事木材加工这一行多年,完全可以预知存在的风险,但在生产中还是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2001年,陈某的眼睛就曾受伤。但他不吸取教训,于2003年7月再次受伤,因此完全可以认定,陈先生的受伤除了自身操作不当外,还有自残的嫌疑。他作为工厂老板,没有过错,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陈某称:从2003年7月受伤起,他一直不间断地申诉,因此并未超过诉讼时效。他在工作中完全是因意外受伤,根本不是自残。
【法律解读】
未过诉讼时效法院最终判赔
福州市中院经终审审理认为,虽然廖某开办的工厂未经依法登记备案,但其雇用陈某在工厂内工作,双方已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陈某在工厂劳动时发生事故,人身受到损害,廖某依法应赔偿。发生事故后,陈某从2003年9月开始,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并申请劳动仲裁,其诉请没有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
廖先生提出的陈先生因自身操作不当及自残造成伤害的说法,没有提供证据予以佐证,法院不予采信。
法院最终判令廖某支付陈某残疾赔偿金1.6万多元。
工伤认定和人身损害赔偿的时效问题以及处理建议。对于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申请时效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计算,若伤害结果尚未实际发生,在结果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也不属于超时。对于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从受伤害之日或伤势确诊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的
多种人身伤害相关的法定时间,包括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以及行政部门处理时限等。文章详细阐述了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交通事故调解、学生伤害事故调解、身体受到伤害等方面的诉讼时效及相关时限。同时,也介绍了行政部门处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的处理时限。
无效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情形。无效合同引起的纠纷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追诉时效适用于刑事案件。合同无效纠纷的起诉时效为三年。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和胁迫、恶意串通、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格式条款和免责
工伤赔偿协议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工伤赔偿协议签订后,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赔偿协议中常见的赔偿项目不明确、表达意思模糊以及缺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