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二条的规定,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
与1988年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相比,特别规定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扩大了适用范围,使其覆盖到女农民工。
根据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张*平的解读,特别规定对适用范围进行了具体调整,除了原有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外,还特别增加了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单位和个人。这样一来,所有用人单位的女职工,包括女农民工都被纳入了保护范围。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也不得辞退女职工或解除其劳动或聘用合同。
根据第六条的规定,如果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有的劳动,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减轻其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适应的劳动。
对于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此外,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的时间也应计入劳动时间。
根据第七条的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的产假,其中产前休假15天。对于难产的女职工,增加产假15天。如果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对于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女职工,享受15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女职工,享受42天的产假。
根据第八条的规定,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如果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如果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至于女职工生育或流产的医疗费用,根据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如果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如果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辞退员工补偿标准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补偿金与辞退原因的关系。无论是自辞还是被辞,关键都在于辞退的原因。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1种情形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12种情形。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生育或流产的医疗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流产也有相应的产假期限。如果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享受15天的产假;如果怀孕满4个月流产,享受42天的产假。在产假期间,如果职工已经参加生育保险,流产的医疗费用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如果未参加生育保险,则由雇主支付
哺乳期是指女性员工生育完至婴儿满一周岁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员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也不能安排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员工安排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