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根据该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若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形之一:
(一)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处于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
(二)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三)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四)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五)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 劳动者根据该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二) 用人单位根据该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三) 用人单位根据该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 用人单位根据该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五) 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根据该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六) 根据该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和第五项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能力鉴定中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分级系列包括一系列极度严重的身体损伤情况,如极重度智能损伤、四肢瘫肌力严重丧失、重度运动障碍等。同时,文章也涵盖了不同系统受损的情况,如肺部、肝脏、肾脏等。分级细致,涵盖了多种可能出现的伤残情况。
职工在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规定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和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
工伤认定与劳动关系的直接联系。法律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一定标准认定工伤的同时,也确立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文章详细列举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并规定符合这些情形的劳动者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
疑似职业病离职时的赔偿问题。根据法律规定,疑似职业病劳动者有权利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包括医疗、生活、工伤等方面的保障责任。用人单位有责任及时安排诊断,承担相关费用,并遵守法律要求不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病的民事赔偿标准包括多种费用,由工伤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