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职业病鉴定标准,职业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鉴定等级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来确定的。
双耳听力损失大于26db,或者一耳大于56db,即为10级(最轻)。
双耳听力损失≥31db或一耳损失≥71db。
双耳听力损失≥41db或一耳≥91db。
双耳听力损失≥56db。
双耳听力损失≥71db。
双耳听力损失≥81db。
双耳听力损失≥91db。
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提交以下材料:申请书、本人健康损害证明、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史证明等。
职业史证明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开始接触噪声作业的时间、工种、工龄、接触噪声方式或操作特点、每日或每月的接触时间、是否连续接触噪声、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降噪设施及其效果、历年作业场所噪声检测数据、个体防护等。
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
在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诊断、鉴定机构应结合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并参考劳动者的自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日常监督检查信息等,作出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
如果劳动者无法提供职业史证明,可以提交劳动关系证明材料作为佐证。劳动关系证明可以是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仲裁裁决书或法院判决书以及用人单位认可的其他材料。
对于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满,并已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如果用人单位否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提供以下任何一种凭证,并经劳动部门认定,职业病诊断机构可以作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依据:
劳动能力鉴定中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分级系列包括一系列极度严重的身体损伤情况,如极重度智能损伤、四肢瘫肌力严重丧失、重度运动障碍等。同时,文章也涵盖了不同系统受损的情况,如肺部、肝脏、肾脏等。分级细致,涵盖了多种可能出现的伤残情况。
非全日制用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时的加班费问题。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者标准工资的300%支付工资。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费不计入最低工资,用人单位将加班费计入工资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是违法行为。
医护员工被裁员后的维权途径。文中详细介绍了经济性裁员的补偿要求和补偿标准。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向被裁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如协商不一致单方面解除则构成违法解除。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确定。同时,文章还提到了裁员时的优先保留人员以及
公司解散员工时的赔偿问题。用人单位自行解散导致劳动关系终止时,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是按工作年数及平均工资确定。对于高薪员工,补偿有封顶限制,最多补偿十二个月。同时,法律对用人单位存在侵权行为时的责任进行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