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结婚生育是妇女的基本权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或者变相剥夺妇女的这些基本权利。因此,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不能专门列明不许结婚、不许生育的条款。
为了进一步消除因结婚生育等方面原因产生的就业性别歧视,《就业促进法》第62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因结婚、生育问题受到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生育津贴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为两种情况:
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的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0天。
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0天。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实行适当延长生育津贴支付期限的鼓励政策。
根据不同情况,生育津贴的计算标准如下:
享受15天的生育津贴。
享受30天的生育津贴。
享受42天的生育津贴。
享受98天的生育津贴。
此外,特定情况下还会增加生育津贴的支付:
增加15天的生育津贴。
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的生育津贴。
增加14天的生育津贴。
女职工晚育(年满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增加30天的生育津贴。
怀孕期间公司要求女职工停薪留职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等解除或变相解除劳动合同。如遭遇此类情况,女职工有权要求补偿,并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同时,对于未婚先孕被辞退的情况,用人单位也不得
中国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权益保障,包括生育报销费用和产假工资的同时享有。已参保的女职工可享受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生育津贴和医疗费用报销,未参保的则由用人单位支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生育保险报销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女职工怀孕流产时,单位应根据医院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根据劳动部的通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产假为15天至30天,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42天,期间工资照发。在北京,根据《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怀孕不满
劳动合同可以续签的情形包括:双方协商一致续订、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以及连续工作满15年且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五)项规定,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否则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