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般以书面形式订立,但劳动合同期限在一个月以下的,可以口头订立。
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按双方约定支付,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颁布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包含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工资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办法参照个体工商户的规定执行,已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基本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制定。用人单位还应按照国家规定为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
非全日制工作引发的劳动争议按照国家劳动争议处理规定执行。但直接向其他家庭或个人提供非全日制劳动的劳动者的争议不适用劳动争议处理规定。
非全日制用工是劳动用工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灵活就业的主要方式。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维护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灵活就业,规范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还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严肃查处不按要求订立劳动合同、低于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以及拖欠克扣工资的行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非全日制劳动者参保缴费提供便利条件,及时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的接续和转移手续。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应为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提供档案保管、社会保险代理等服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3年5月30日
非全日制用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时的加班费问题。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者标准工资的300%支付工资。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费不计入最低工资,用人单位将加班费计入工资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是违法行为。
我国劳动法中关于临时工转正问题的相关规定。我国劳动法并未明确规定临时工这一职业身份,所有劳动者都应签订劳动合同。连续工作满的临时工的劳动合同续订时,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的推行改变了传统用工制度,使得固定工和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计算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并且劳动报酬的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天。如果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而引发争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如果协商
所以,劳动者年满十六周岁是可以工作,并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在非全日制用工的情况下,小时工资标准是用人单位按双方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