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雇佣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除非国家另有规定。
如果任何组织或个人按照国家规定雇佣已满十六周岁但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必须遵守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此外,他们不得安排未成年劳动者从事过重、有毒、有害或其他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危险作业。
一、如果用人单位使用童工,劳动保障部门将根据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罚5000元的标准对其进行处罚。如果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则根据国务院制定的《使用有毒物品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处罚,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罚5000元的标准,从重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还应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给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如果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后,逾期仍不将童工送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根据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罚10000元的标准对其处罚。同时,工商行政部门将吊销其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将撤销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如果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有关单位将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三、如果童工患病或受伤,用人单位应负责将其送往医疗机构治疗,并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活费用。
四、如果童工伤残或死亡,用人单位将被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如果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有关单位将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此外,用人单位还应一次性对伤残的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进行赔偿,赔偿金额按照国家工商保险的有关规定计算。
五、对于拐骗童工、强迫童工劳动、使用童工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使用不满14周岁的童工,或者造成童工死亡或严重伤残的情况,依照《刑法》关于拐卖儿童罪、强迫劳动罪或其他罪的规定,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刑事诉讼中询问证人的回避原则及相关规定。侦查人员在存在利害关系时需回避。询问证人需由侦查人员进行,程序包括准备、选择地点、个别询问等。同时强调保护未成年人及特殊证人的权益,要求证人如实提供证据并承担法律责任。违反规定者将受到法律追究。
打孩子的行为被法律定义为家暴,且分析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和特征及其可能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有明确条款,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施暴者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文章旨在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并强调法律的严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问题,包括监护制度与诉讼主体的确定。我国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生存权、发展权等权利,并设立了监护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当未成年人只有法定单位监护人时,如何确定诉讼主体面临挑战。当法定单位监护人之间互相推诿责
如何保护女工及未成年工的劳动安全。文章提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等措施。主要目的是确保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落实,防止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违法行为,保障他们的健康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