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法律条文 > 劳动者约定试用期时要注意什么

劳动者约定试用期时要注意什么

时间:2023-10-11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2468

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注意事项

1、不得口头约定试用期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不存在试用期。因此,口头约定的试用期等同于无试用期。

2、不得超期约定试用期

根据《劳动法》及相关劳动法规的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为6个月,并且所约定的试用期必须与劳动合同期限一致。试用期的期限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约定,超期约定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用人单位需要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相当于每月支付"双倍工资"。

3、不得重复约定试用期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重复约定试用期同样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可能面临每月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

4、不得单独约定试用合同

单独的试用合同会被认定为一份正式劳动合同。如果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将不成立,该期限将被视为劳动合同期限。

5、试用期需参加社保

试用期期间劳动者必须参加社会保险。如果试用期发生工伤事故或劳动者患重大疾病,用人单位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费用。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人身伤害商业保险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的工伤责任。

6、试用期不能随意解雇

试用期解雇一个员工并不比试用期后解雇更容易。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才能解雇员工,这个举证责任并不容易。

7、需书面约定录用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在试用期间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为了便于操作,用人单位应与员工事先约定具体的录用条件。

8、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雇决定须在试用期内做出

根据原劳动部的规定,以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雇的决定必须在试用期内做出。超过试用期就不能再以这个理由解雇员工,否则将属于违法解雇。

9、不要随便延长试用期

首先,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为6个月,并且与劳动合同期限相关。无论如何延长试用期都不得超过6个月,否则将违法。其次,如果在试用期履行完毕后再与劳动者约定延长试用期,可能触犯"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强制性规定。至于在试用期内通过变更期限的方式延长试用期是否可行,需要考虑当地司法实践的做法。

10、在试用期内无正当理由辞退毕业生

虽然毕业生在试用期内可以无条件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辞退毕业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单位的录用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单位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就不能解雇毕业生。

11、毕业生在试用期内不需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毕业生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且无需提供理由,也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试用期工资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一样是否合法

    试用期工资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是否一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试用期工资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期限有不同的规定。同时,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需注意签订试用期的劳动合同并明确试用岗位条件。雇主在

  • 如何拒绝签订劳动合同

    如何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可以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试用期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劳动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 入职只签试用期合同的行为效力

    入职时只签试用期合同的行为效力问题。明确提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内。试用期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应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保护双方的权益。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

  • 在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

  • 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法定期限
  • 厂里临时工辞工适用试用期辞职吗
  • 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的法律处理方式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