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除非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定申请仲裁时效的申请将不被受理。
一、申请仲裁
当事人应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诉书,并提供被诉方副本。申诉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二、受理和答辩
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诉书后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若决定受理,应在7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诉方,并组成仲裁庭;若决定不予受理,应说明理由。被诉方收到申诉书副本后15日内应提交答辩书和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补充证据。
三、开庭和调解
仲裁庭应在开庭前4日内将开庭时间、地点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若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未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对申诉人视为撤诉处理,对被诉人则可进行缺席工资裁决。
四、裁决和调解书
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应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若调解成功,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若调解不成功,仲裁庭应及时作出裁决。
五、裁决书和起诉
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制作裁决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如对裁决服从,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期满未起诉,裁决书即生效。
六、履行和强制执行
当事人应按规定期限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若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适用于以下劳动争议:
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之间、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与正式在编员工之间发生的争议属于人事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因此不适用劳动仲裁程序。但若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工勤人员及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之间的争议满足上述情况,仍属于劳动争议。另外,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其员工之间的争议若满足上述情况,也适用劳动仲裁程序。
工会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工会干部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针对工会干部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工会法》规定了责任追究措施,包括责令改正或处分、罢免、赔偿和刑事责任等。工会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职工权益,确保工会的正常运行。
工伤鉴定申请书的申请部门及相关流程。职工工伤鉴定申请应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若用人单位不认同工伤情况,行政部门可根据提供证据作出认定。对于工伤伤残鉴定,如申请人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特别是当职工存在旧伤时,可申请仲裁机构重新鉴定。文章还包含了一个具体的
冯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解除争议案例。冯某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达成了一致协议,但之后冯某提出公司拖欠经济补偿。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审理,支持了冯某的请求。文章解析了《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并提醒用人单位在协议中注明经济补偿
工伤待遇作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相关的法律流程。文章指出,工伤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之后如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起计算的重要性,并指出许多工伤职工因不熟悉法律法规而失去申诉机会。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