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地方法院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对于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案件,即使不属于其管辖范围,也会争相受理。这给原告和被告都带来了顾虑,原告担心地方保护主义,而被告则担心同样的问题。为了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并避免因管辖权争议而延误解决纠纷的进程,规定了协议选择管辖的原则。
协议管辖,又称为合意管辖或约定管辖,是指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之后,双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约定特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4条的规定,协议管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协议管辖仅适用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不适用于涉及当事人身份关系的民事纠纷。
协议管辖仅适用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第一审案件,对于二审案件,当事人不能通过协议方式选择管辖法院。
协议管辖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当事人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协议管辖,将其作为合同的一部分;也可以在合同订立后、诉讼发生前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发生后、诉讼发生前以书面形式约定协议管辖。在合同中约定协议管辖的条款应被视为独立的条款,即使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协议管辖条款的效力仍然有效。
当事人在选择管辖法院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法律规定当事人可选择的法院包括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以及标的物所在地的法院。这五个地点与合同或争议的财产具有较紧密的联系。
当事人在选择法院时必须做出明确且单一的选择。当事人在协议中必须明确约定管辖法院,如果不明确则无法根据协议确定管辖。当事人只能在上述五个法院中选择一个,不能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
当事人在选择法院时,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当事人只能在协议中变更第一审案件的地域管辖,不能变更级别管辖。当事人不能通过协议将本应由基层法院管辖的诉讼约定为由中级法院甚至高级法院管辖,否则会导致审级关系混乱。专属管辖是强制性的,因此当事人不得通过协议改变专属管辖。
农村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纠纷的受理与管辖问题。这类纠纷属于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或人民法院受理。管辖方面,除法律明确规定外,当事人可协议选择管辖法院。同时,当事人应在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期间内如有主张权利等行为会导致诉讼时效中
协议管辖的适用范围及其限制。协议管辖适用于第一审民事案件中的非专属管辖诉讼,且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对于涉及物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益的纠纷也可适用协议管辖,但婚姻、收养等与人生密切相关的纠纷则不适用。同时,协议管辖不得违反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国际私法中的协议管辖制度。协议管辖是当事人通过协议约定由某国法院受理因特定法律关系产生的争端的制度。其效力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协议管辖的本质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是对选法自由的补充。它对法院和当事人都有重要意义,能避免管辖权冲突,实现诉讼的公平和效
解决合同争议的不同措施。首先,当事人应尝试通过协商或第三方调解解决争议。若无效果,可根据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进行仲裁解决。若无仲裁条款或协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货物买卖合同争议,诉讼或仲裁期限为四年。此外,对于特定合同类型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