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地方法院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对于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案件,即使不属于其管辖范围,也会争相受理。这给原告和被告都带来了顾虑,原告担心地方保护主义,而被告则担心同样的问题。为了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并避免因管辖权争议而延误解决纠纷的进程,规定了协议选择管辖的原则。
协议管辖,又称为合意管辖或约定管辖,是指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之后,双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约定特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4条的规定,协议管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协议管辖仅适用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不适用于涉及当事人身份关系的民事纠纷。
协议管辖仅适用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第一审案件,对于二审案件,当事人不能通过协议方式选择管辖法院。
协议管辖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当事人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协议管辖,将其作为合同的一部分;也可以在合同订立后、诉讼发生前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发生后、诉讼发生前以书面形式约定协议管辖。在合同中约定协议管辖的条款应被视为独立的条款,即使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协议管辖条款的效力仍然有效。
当事人在选择管辖法院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法律规定当事人可选择的法院包括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以及标的物所在地的法院。这五个地点与合同或争议的财产具有较紧密的联系。
当事人在选择法院时必须做出明确且单一的选择。当事人在协议中必须明确约定管辖法院,如果不明确则无法根据协议确定管辖。当事人只能在上述五个法院中选择一个,不能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
当事人在选择法院时,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当事人只能在协议中变更第一审案件的地域管辖,不能变更级别管辖。当事人不能通过协议将本应由基层法院管辖的诉讼约定为由中级法院甚至高级法院管辖,否则会导致审级关系混乱。专属管辖是强制性的,因此当事人不得通过协议改变专属管辖。
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条件,包括合同案件的限定、法院选择范围的限定、书面合同的要求、单一选择的要求以及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案件仅限于合同案件,选择法院范围需符合规定,且必须以书面合同形式选择管辖,同时进行确定的、单一的选择,不得违反级
协议管辖的定义、法律依据以及适用范围。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以协议方式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适用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法律依据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4条,当事人可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但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
又称约定管辖或合意管辖,是指当事人就第一审民事案件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之后,达成协议确定管辖的法院。裁定管辖,人民法院以裁定的方式确定案件的管辖。
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者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纠纷或者财产权益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管辖法院。债权纠纷中,只有合同之债可以协议管辖,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关于协议管辖的适用范围,在原有的“合同”纠纷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