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约定管辖,是指在合同纠纷或财产权益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双方当事人以协议方式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协议管辖适用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其中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包括因物权和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而产生的民事纠纷。
约定管辖的案件包括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范围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若选择与合同无实际联系地点的法院,则该协议无效。合同签订地是指合同双方在书面合同上签字和盖章的地点。
必须以书面协议选择管辖,可以采取合同书的形式,包括书面合同中的约定管辖条款,也可以采取信件和数据电文(如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管辖法院意思表示的形式。口头协议无效。
当事人必须进行确定的、单一的选择,必须在上述五个法院中选择其一。
约定管辖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目前,一些地方法院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合同及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案件也抢着受理争管辖。为了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规定了协议选择管辖。这样的规定不仅可以避免因管辖权争议而延误纠纷的解决,还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协议选择管辖必须遵守法律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买卖合同约定的双重法院管辖权问题。当买卖合同约定两个法院的管辖权时,任何一方都有权选择管辖权,一般先提起诉讼的法院拥有管辖权。我国民事诉讼适用协议管辖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当事人书面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法律依据来自《中华人
农村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纠纷的受理与管辖问题。这类纠纷属于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或人民法院受理。管辖方面,除法律明确规定外,当事人可协议选择管辖法院。同时,当事人应在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期间内如有主张权利等行为会导致诉讼时效中
协议管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协议管辖允许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它涉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作用、性质以及协议的方式和效力。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协议管辖的规定有所不同,但一些国家已在立法或司法实践中承认其有
协议管辖的定义及其相关规定。协议管辖是一种在合同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法院的管辖方式。其适用范围、适用阶段、形式要求、法院选择范围、单一选择以及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