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判决后,双方均不上诉,二审法院撤销原判,要求原审法院重新审理。在重审期间,被告更换了代理人。新代理人认为案件不在一审法院的管辖范围内,因此希望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
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对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认为其无管辖权时,向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被告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同时法院也有权审查案件的管辖权。如果法院认为自己无管辖权,可以告知当事人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然而,如果被告已经应诉答辩,法院就会获得对该案件的管辖权。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二审发回重审后是否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从法理上讲,被告一旦应诉,就等于承认了法院的管辖权,即使在应诉后发现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也已经放弃了这一权利。
如果在一审阶段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并且到庭应诉或进行口头答辩,就等于承认了法院的管辖权。在二审法院发回重审后,还需要向被告重新送达起诉状副本、传票等诉讼材料。一审阶段已经审查过管辖权问题,法律不允许当事人在重审阶段提出第二次管辖权异议。
管辖权异议的定义、争议及其主体和客体范围。学术界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定义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采用第三种观点,即管辖权异议是当事人认为受理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无管辖权的意见或主张。该制度的设立旨在监督法院行使职权,确保诉讼公正合法。对于主体和客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问题。文章指出,应根据当事人选择的诉由来确定管辖,并以起诉状中在先的诉讼请求来确定具体管辖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原则,包括合同纠纷的诉讼标的金额如何确定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交办规定。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异议制度,其范围限于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包括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异议主体可针对同级或非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问题提出异议。同时,本文区分了管辖异议与主管问题的不同,并解释了为何主管问题不属于管辖异议范围。导致将主管问题错误地
原告起诉后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问题。被告声称双方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条款在签订过程中被私自更改,要求将案件移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审理。律师建议原告在答辩中提出异议,要求法院要求对方提供原件作为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