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只能是本案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加人无权就管辖问题向法院提出意见,并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参加诉讼。通常情况下,被告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提出异议。原告作为提起诉讼的一方,不会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然而,在发生移送管辖后,原告有权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诉讼中居于辅助一方当事人的地位,因此不具有提出异议的权利。
管辖权异议必须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并且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否则异议无效。超过法定期间,人民法院将不再受理。当事人在此期间提出异议后又要求撤回的,法院应予允许。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或追加了案件当事人,他们的管辖异议权不受“提交答辩状期间”的限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中,原告可以口头起诉,被告因未收到起诉状而不能书写答辩状,因此管辖异议不受答辩期间的限制。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中,由于不存在争议的双方,所以不存在“提交答辩状期间”,管辖权异议也不受限制。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人民法院裁定其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下,如果对一审管辖权有异议,在二审期间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对管辖权提出异议,这种异议不应受“提交答辩状期间”的限制。
诉讼管辖异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口头形式也应予以允许。异议书可以随答辩状一并提出,也可以单独书写。
管辖权异议书应向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提出。受理该案的法院在对该案进行实体审理之前,应先审议当事人对管辖权提出的异议,并对该案是否存在管辖权问题作出书面裁定。
对于满足上述形式要件的管辖权异议,人民法院应慎重地进行实质审查。经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由受诉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并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经审查认定异议不成立的,则裁定驳回。在审查决定作出前,应停止对本案的实体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管辖权异议的处理方式。当事人对法院管辖权有异议应在答辩状期间提出,法院审查后做出移送或驳回裁定。如当事人未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则视为受诉法院有管辖权。对于案件处理方式,法院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督促程序、调解、简易程序或普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问题。文章指出,应根据当事人选择的诉由来确定管辖,并以起诉状中在先的诉讼请求来确定具体管辖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原则,包括合同纠纷的诉讼标的金额如何确定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交办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法院驳回起诉请求的处理方式。当事人不服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裁定范围包括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等。裁定书应写明裁定结果和理由,并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法院印章。当事人需遵守上诉时限。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包括主体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异议制度,其范围限于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包括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异议主体可针对同级或非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问题提出异议。同时,本文区分了管辖异议与主管问题的不同,并解释了为何主管问题不属于管辖异议范围。导致将主管问题错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