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权属争议和土地侵权是法律上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行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土地权属争议是指某宗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存在争议的情况。当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提出主张时,构成土地权属争议。这种争议必须由人民政府依法确认登记并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是人民政府依职权实施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不得直接受理未经人民政府处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只有当事人不服人民政府对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决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才属于行政案件。
土地侵权是指在土地权属明确、合法的情况下,不享有土地权属的人侵犯享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为。这是一方当事人侵犯另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果其中一方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土地权益被他方侵犯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将其作为民事案件受理。土地侵权是以土地确权为基础的,只有在土地权属依法确认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土地侵权的问题。如果土地权属存在争议,即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土地权属存在争议,那么就不能构成土地侵权。
土地侵权纠纷是指涉及土地权利受到侵犯而引起的争议。这包括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的其他权利受到侵犯而引起的争议。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其细则的规定,土地侵权纠纷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情况:
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的行为,导致非法占用土地。
超过批准数量占用土地的行为。
无权批准征用或使用土地的单位或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导致损失。
应被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拒不交还土地,或临时使用土地的当事人期满后拒不交还土地。
擅自将农民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建设。
此外,在实践中还经常发生以下三类土地侵权纠纷:
未经土地使用权人同意占用或毁损土地使用权人依法使用的土地引起的纠纷。
发包人或其他单位或个人非法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引起的纠纷。
在土地征用补偿中,截留、侵吞或占用农民应得补偿费引起的纠纷。
综上所述,土地的权属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和其他他项权利。如果对土地权属或土地侵权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在线咨询我们。
国有企业破产时财产归属问题,重点在于财产权属现状模糊不清。国有企业占有不动产和动产,但责任财产范围不明确,导致破产清算财产范围存在争议。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分为出让、划拨和承租三种方式取得,其中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在破产时国家不能收回。摘要中概括了
关于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代理词。争议土地权属归A村集体所有,而一审认定的“承包合同”不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因为合同存在违法之处,并且一审被上诉人的证据不真实,政府文件结论不客观。代理人请求撤销一审判决,确认争议土地权属归A村集体所有。
个人如何确定开荒地的使用权。个人需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从事种植业等生产活动,使用期限依法确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禁止开发。申请确认土地使用权后,政府将进行确认并决定合同效力。如有争议,可提起行政诉讼。土地权属确认结果
土地发证机关的相关知识。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分别是县级或市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需向相应机关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过核实后,政府将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