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接送达
仲裁委员会应当直接将仲裁文书送交受送达人。如果受送达人本人不在,可以交给其同住的成年亲属签收。如果受送达人已经指定代收人,可以交给代收人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是企业或单位,并且没有指定代收人,可以交给负责收件的人签收。送达后,受送达人应在送达回执上签字或盖章,签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2、留置送达
如果受送达人拒绝接受仲裁文书,送达人应邀请有关组织的代表或其他人到场,说明情况,并在送达回执上证明拒收事由和日期。送达人和见证人应签名或盖章,将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处。这被视为留置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效力。如果当事人因拒收裁决书,在法定的15天内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将丧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力,裁决书即产生法律效力。3、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
如果直接送达存在困难,可以委托送达人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代为送达,或者通过邮局进行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送达日期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准。4、公告送达
如果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通过上述方式送达仲裁文书,可以采取公告送达。从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30天即视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中的法律依据和告知内容的重要性。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行政机关需明确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种类和幅度,确保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行政机关应履行告知义务,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避免违法处罚。
解决纠纷的四种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其中,协商和调解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而仲裁和诉讼则具有。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条款作为参考。
消费者在商场购买玉石遭遇欺诈时的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解决争议。投诉时需注意索取凭证、了解法律法规和权利、避免逾期投诉以及合理提出投诉要求。
劳动仲裁期间是否应支付工资的问题。取决于劳动关系是否存续及员工是否提供正常劳动。若劳动关系存继且员工正常劳动,单位应支付工资。员工可要求支付正常上班工资,如单位拒绝,可在仲裁时追加请求。劳动关系终止情况下,工资支付取决于员工诉求。同时,《劳动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