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协议具有法律拘束力,既是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仲裁的依据,也是仲裁机构取得管辖权的必要条件之一。
根据国际商会仲裁规则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的规定,当事人在申请仲裁时必须提交仲裁协议或仲裁通知书,以确立、保障仲裁管辖权。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存在和效力并无异议,但可能对仲裁协议的具体内容和当事人有异议。在此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仲裁协议是无效的或不可执行的异议。
例如,在一起销售合同纠纷中,被申请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理由是双方没有约定明确的仲裁条款。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争议解决条款为“一切因执行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不能解决,可通过被告国对外贸易仲裁机关裁决。”被申请人认为该仲裁条款是无效的。
根据仲裁法第16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具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的要求。虽然仲裁条约中没有明确规定仲裁机构的名称,但如果申请人提起针对特定仲裁机构的行为已将仲裁机构特定化,仲裁委员会可以认定该仲裁协议符合要求。
例如,在一起涉外销售合同纠纷中,虽然双方当事人所在国都有多家涉外仲裁机构,但在合同签订时只有一家涉外商事仲裁机构。因此,尽管仲裁条约中没有明示仲裁机构的名称,但通过申请人提起针对该特定仲裁机构的行为已将仲裁机构特定化,从而符合仲裁法的要求。
仲裁委员会认为,仲裁条款随着合同债权的转移而转移,不仅约束原合同的当事人,也约束代为行使债权的当事人。因此,在合同债权转移的情况下,仲裁条款仍然具有约束力。
例如,在一起保险合同纠纷中,申请人依据销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理由是被申请人与申请人从未签订过仲裁协议。仲裁委员会认为,仲裁条款随着债权的转移而转移,因此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有权依据该仲裁条款提出仲裁申请。
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没有管辖权。文章进一步介绍了仲裁与诉讼的区别,包括受理案件的机构性质、管辖依据、审理组织组成原则、审理程序公开性和上诉制度等方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有效仲裁协议在民事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及法律效力。在我国,有效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管辖权,并受到法律尊重和保护。仲裁协议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都有法律效力,对法院而言,有效仲裁协议排除其管辖权,但法院仍需执行基于该协议作出的裁决。在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时,仲裁协议
通过补充协议变更仲裁管辖权的可行性。文章介绍了仲裁条款的定义和目的,指出其旨在排除法院管辖权并确保合同争议由特定仲裁机构裁决。然而,实际操作中仲裁条款的约定要求严格,无效约定很常见。文章还给出了规范的仲裁协议条款示例。同时,合同当事人约定管辖法院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