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协议具有法律拘束力,既是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仲裁的依据,也是仲裁机构取得管辖权的必要条件之一。
根据国际商会仲裁规则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的规定,当事人在申请仲裁时必须提交仲裁协议或仲裁通知书,以确立、保障仲裁管辖权。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存在和效力并无异议,但可能对仲裁协议的具体内容和当事人有异议。在此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仲裁协议是无效的或不可执行的异议。
例如,在一起销售合同纠纷中,被申请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理由是双方没有约定明确的仲裁条款。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争议解决条款为“一切因执行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不能解决,可通过被告国对外贸易仲裁机关裁决。”被申请人认为该仲裁条款是无效的。
根据仲裁法第16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具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的要求。虽然仲裁条约中没有明确规定仲裁机构的名称,但如果申请人提起针对特定仲裁机构的行为已将仲裁机构特定化,仲裁委员会可以认定该仲裁协议符合要求。
例如,在一起涉外销售合同纠纷中,虽然双方当事人所在国都有多家涉外仲裁机构,但在合同签订时只有一家涉外商事仲裁机构。因此,尽管仲裁条约中没有明示仲裁机构的名称,但通过申请人提起针对该特定仲裁机构的行为已将仲裁机构特定化,从而符合仲裁法的要求。
仲裁委员会认为,仲裁条款随着合同债权的转移而转移,不仅约束原合同的当事人,也约束代为行使债权的当事人。因此,在合同债权转移的情况下,仲裁条款仍然具有约束力。
例如,在一起保险合同纠纷中,申请人依据销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理由是被申请人与申请人从未签订过仲裁协议。仲裁委员会认为,仲裁条款随着债权的转移而转移,因此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有权依据该仲裁条款提出仲裁申请。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包括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等。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无证遗产房产,如果有购房协议也可以保全,但是房产产权不清的、没有房产证的一般不给予保全。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
例如,英国长期以来奉行"法院管辖权不容剥夺"的原则,十分强调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干预。因此,一般认为,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正常进行和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法院的支持与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在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不能执行时,命令仲裁庭终止仲裁程序,由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一致同意将其之间的某种特定法律关系所产生的业已存在的或未来可能发生之各种争议交付仲裁的书面协议,是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对当事人具有严格的约束力,是仲裁机构受理案件、行使管辖权、进入仲裁程序和作出裁决的基础。仲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