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与其他诉讼形式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其受案范围的限制。并非所有行政争议都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解决,只有当行政争议符合法律规定的受案范围时,行政相对人才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种受案范围的设定是行政诉讼制度的必然结果。然而,这也意味着当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违法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时,受害人无法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法律上的救济。虽然受害人可以采用其他法律救济程序,但由于这些程序缺乏司法程序所具备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导致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充分的保护。这是法治原则在行政诉讼中无法得到充分实现的代价。
法治作为一种理念,通过法律实施的过程来体现。尽管法治的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在西方,法治并不总是被视为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良策。行政诉讼作为推行法治的重要制度,也需要支付相应的代价。除了一般诉讼法律制度所支付的代价外,行政诉讼还通过限制受案范围来推行这一具有重要法治意义的法律制度。这意味着行政诉讼只能受理那些行政主体行为违法侵害的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受案范围之外的争议,法院将不予受理。
从法学原理上看,推行法治所支付的代价必须是正当的,并且因法治而牺牲的利益必须小于法治所保护的利益,否则法治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对于行政诉讼而言,将受案范围扩大至行政主体行为违法侵害的行政相对人之外的合法权益,所支付的代价将超过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也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制度设置。以下关系进一步说明了行政诉讼设立受案范围的充分理由。
拆迁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拆迁行政争议案件的权限。《行政诉讼法》对拆迁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进行了肯定性和排除性的规定。肯定性规定包括人民法院受理行政处罚、
(三)法律没有规定哪些行政争议由行政机关作终局裁决,但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以外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争议作出的裁决就是一种事实上的终局裁决。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
第四十九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
我国《行政诉讼法》除明确规定了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各种各类行政案件之外,还专门规定了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几类事项,这就使行政诉讼受案与不受案的界限更加明确,使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和审判的权限更为清楚,也十分便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体掌握,以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