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协议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仲裁条款、仲裁协议书和其他书面文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书和其他书面文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与主合同独立存在,无论主合同是否有效,仲裁协议仍然有效。仲裁机构可以根据有效的仲裁协议行使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并作出裁决。
仲裁条款作为合同中的一部分,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当主合同无效或失效时,作为合同条款的仲裁条款是否仍然有效。换言之,当事人是否可以根据一份无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提请仲裁,仲裁机构是否可以获得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这涉及到仲裁条款是否可以与合同中的其他条款分离,作为一个特殊条款对待的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仲裁条款是主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如果主合同无效,包含在主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也无效。如果当事人对主合同的有效性提出异议,他们必须首先通过法院而不是仲裁机构来解决合同的效力以及仲裁条款的效力。传统观点的理由是,仲裁条款是为了处理主合同的法律关系而存在的。如果主合同无效,那么附属于主合同的仲裁条款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仲裁条款无效。根据这个观点,无论是对主合同的有效性争议,还是对仲裁条款本身的有效性争议,都必须由法院解决,而不是由仲裁机构解决。
这种传统观点在法律逻辑上是没有错误的,因为根据合同法理论,主合同和从合同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如果主合同发生变更或消失,从合同原则上也会随之变更或消失。然而,这种观点与现代仲裁制度的发展趋势不一致。随着国际商事交易中仲裁方式的普遍应用,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依赖于主合同的观点和实践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批评。因此,许多国家普遍认为传统观点存在根本性缺陷,需要被抛弃。
考虑到仲裁条款的普遍应用,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对方当事人提请仲裁时主张合同无效,仲裁机构就必须先让当事人取得法院对合同有效性的判决,才能开始仲裁程序。这将导致整个仲裁制度失去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因此,人们提出了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
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条款,包括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等方面。仲裁协议必须明确表达当事人的意愿,且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选定仲裁委员会时,必须明确指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否则仲裁协议无效。最后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程序,包括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期间、管辖法院以及人民法院对申请的处理。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需满足主体为仲裁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应予撤销等条件。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撤销裁决或驳回
关于仲裁裁决执行案件的相关规定。其中,被执行人、案外人可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并由人民法院裁定。执行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特定条件下可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查不予执行申请,并询问当事人。同时,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申请有一定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所以仲裁条款属于仲裁协议。法律对仲裁条款的约定是非常严格的,实务中约定无效的情况非常常见。常有约定“如双方协商不成,可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