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给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统一了全国的仲裁制度,使中国的仲裁制度与国际仲裁制度接轨。
仲裁制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中国的仲裁机构主要包括仲裁协会、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
仲裁协会: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人员的自律性组织,负责监督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仲裁协会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制定仲裁规则。
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性仲裁机构,一般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仲裁员名册,方便当事人选择仲裁员。
仲裁庭:仲裁庭由仲裁委员会组成,负责行使仲裁权。仲裁庭可以采取合议制或独任制,合议制由3名仲裁员组成,独任制由1名仲裁员组成。当事人可以根据约定选择仲裁庭的组成方式。
中国的仲裁制度包括或裁或审制度和一裁终局制度。
或裁或审制度: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排除了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只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诉。但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对受理的已有仲裁协议的争议拥有管辖权。
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作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当事人对裁决不服,也不能再就同一争议向法院起诉,同时也不能再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复议。当事人对裁决应当自动履行,否则对方当事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确有错误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审查核实。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我国的涉外经济贸易仲裁机构,设在北京,并在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设有分会。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其职责,包括公务员主管部门代表、聘任单位代表、工会组织代表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员工违纪时公司扣工资的合法性,包括代扣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用等,以及公司可以扣发员工工资的其他情况,如劳动合同约定和公司规章制度等。此外,还指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辞退的合法性,以及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解决途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重大损失时,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情况,员工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争议调解、投诉反映、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
行政复议制度的基础法理分析、行政复议行为的性质以及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法理分析。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政仲裁行为,其存在基于解决行政争议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属性。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应包括行政表意行为。
新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中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及其对涉外仲裁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撤销裁决审查与仲裁协议效力异议审查的区别,以及撤销裁决审查和申请不予执行裁决审查的不同之处。在审查方式和效果上,撤销裁决审查具有主动性和广泛影响力,而申请不予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