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给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统一了全国的仲裁制度,使中国的仲裁制度与国际仲裁制度接轨。
仲裁制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中国的仲裁机构主要包括仲裁协会、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
仲裁协会: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人员的自律性组织,负责监督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仲裁协会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制定仲裁规则。
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性仲裁机构,一般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仲裁员名册,方便当事人选择仲裁员。
仲裁庭:仲裁庭由仲裁委员会组成,负责行使仲裁权。仲裁庭可以采取合议制或独任制,合议制由3名仲裁员组成,独任制由1名仲裁员组成。当事人可以根据约定选择仲裁庭的组成方式。
中国的仲裁制度包括或裁或审制度和一裁终局制度。
或裁或审制度: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排除了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只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诉。但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对受理的已有仲裁协议的争议拥有管辖权。
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作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当事人对裁决不服,也不能再就同一争议向法院起诉,同时也不能再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复议。当事人对裁决应当自动履行,否则对方当事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确有错误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审查核实。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我国的涉外经济贸易仲裁机构,设在北京,并在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设有分会。
处理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三种方法。首先,鼓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仲裁协议;其次,在仲裁机构发现协议缺失必要要素时,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完善;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时,应理解仲裁与法院裁判是两种并列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只要当事人有仲裁意愿,就应尽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严重失职的法律判定标准以及处理方式。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严重失职导致用人单位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受到法律关注。以案例说明,单位依据合法的规章制度解除严重违纪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仲裁过程中,单位提供的经员工签字认可的《员工手册》成为判定员工是否严重
仲裁代理人的特点及其在仲裁活动中的作用。仲裁代理人以被代理当事人的名义参加仲裁,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事,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代理人不能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委托代理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仲裁当事人有权申请财产保全,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