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法庭负责二审和再审民商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工作。如果一审案件在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二审将由巡回法庭负责;如果一审案件在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二审将由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再审将由巡回法庭负责。此外,根据职责,巡回法庭还可以受理一审案件,而最高法院过去很少受理一审案件。
巡回法庭的设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巡回法庭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法庭设施作为审判场所。
在巡回地点设立立案、统计、登记等辅助工作人员,负责与法院和当事人的通讯联络。地方政府和符合条件的组织也可以协助从事类似的工作。
在法院内部设立案件、人员调度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巡回审判计划和方案。
巡回审判法官人员不固定,需要根据需要临时编组。行政负责人员由资深法官担任,不享受行政和审判方面的特权。重大事务由全体巡回法官协商和投票解决。司法行政事务由法院行政解决。
巡回法庭的设立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当前许多法庭除了庭长和副庭长外,没有审判员,只有书记员。庭长和副庭长通常忙于协调和管理等政治和行政事务,无法兼顾审判工作,只能将庭审等核心业务交由书记员等司法辅助人员处理。这种情况既违背了司法直接言辞的原则,又助长了行政管理意识和官本位意识。另一方面,在法院机关庭室,法官除了从事行政和事务性工作外,还负责整卷归档等辅助工作,使得法官无暇深入进行审判理论和经验的研究和总结。实行巡回审判制度可以充分调配审判资源,合理投入时间、人力和物力,使法官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案件。
巡回法庭制度的实施可以减少对大量法官的需求,提高法官的社会评价和地位。辅助人员负责行政工作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弱化了法院的官本位意识,使法官以法官身份为荣,不为行政升迁所扰,专注于审判工作。法官独立和司法独立的意识将进一步加强。
由于法官无需常驻法庭,巡回场所只需保留少量的辅助人员,或者委托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从事案件收集和登记工作,相应的人头、交通、通讯和取暖等费用将明显减少。
巡回法庭与普通法庭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巡回法庭的法官不固定,而美国的巡回法院一般设定3名巡回法官,特殊领域案件甚至需要12名巡回法官联席审判。与此相比,普通法庭的法官更加固定,并且存在严格的组合关系,这保证了巡回法庭对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和去倾向性。
与普通法庭相比,巡回法庭受地方党政制约的程度较少,更加自由和独立。由于没有庭长等行政特征明显的职务设置,法官的独立意识和平等意识更强。法庭内务和行政工作可以委托非法官人员管理,突出了法院法官本位而非行政本位的特征。
巡回法庭和普通法庭都设有审判场所,目的都是方便群众诉讼。它们都属于法院的审判机构,以法院的名义审判案件。
干部身份的确认问题。干部身份在中国仍然存在并涉及到职称认定、工龄审核等方面。干部身份的确认涉及不同情况,包括统招的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非统招类的毕业生等。要明确身份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干部吸收和录用手续等。此外,买断工
解决纠纷的四种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其中,协商和调解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而仲裁和诉讼则具有。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条款作为参考。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
法庭录音的合法性问题,指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法庭不公开录音,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不公开审理时录音不合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如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司法工作人员等,并强调了对这些行为的处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