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的规定,实行一裁一诉终局制度的劳动仲裁案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当劳动争议涉及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并且争议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时,仲裁裁决将作为终局裁决。从仲裁裁决书作出之日起,裁决书即具有法律效力。
当劳动争议涉及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例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时,仲裁裁决也将作为终局裁决。仲裁裁决书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调解书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一旦调解书生效,仲裁程序将正式终结,仲裁机构将不再对该案件进行审理。这是调解书在程序上产生的法律后果。
调解书的生效意味着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被确定。这是调解书在实体上产生的法律后果。
调解书的生效表明当事人已接受仲裁机构的裁决结果,根据一裁终局原则,当事人不得再就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对于仲裁机构出具调解书的争议,任何机关或组织都必须受到其约束,不得再对该争议进行处理。这也是一裁终局原则的要求。
如果调解书具有给付内容,并且一方当事人未履行调解书所确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有权根据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确认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仲裁并非一裁终局的问题。劳动纠纷仲裁的一裁终局主要适用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争议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情况,以及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发生的争议。劳动关系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