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的规定,实行一裁一诉终局制度的劳动仲裁案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当劳动争议涉及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并且争议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时,仲裁裁决将作为终局裁决。从仲裁裁决书作出之日起,裁决书即具有法律效力。
当劳动争议涉及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例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时,仲裁裁决也将作为终局裁决。仲裁裁决书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调解书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一旦调解书生效,仲裁程序将正式终结,仲裁机构将不再对该案件进行审理。这是调解书在程序上产生的法律后果。
调解书的生效意味着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被确定。这是调解书在实体上产生的法律后果。
调解书的生效表明当事人已接受仲裁机构的裁决结果,根据一裁终局原则,当事人不得再就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对于仲裁机构出具调解书的争议,任何机关或组织都必须受到其约束,不得再对该争议进行处理。这也是一裁终局原则的要求。
如果调解书具有给付内容,并且一方当事人未履行调解书所确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有权根据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新亮点,包括部分案件一裁终局以提高裁判效率,缩短劳动争议仲裁的审理期限,劳动者维权更加容易,包括不再收费和明确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以及劳动争议时效延长为一年。这些改进有助于解决劳动争议,减少劳动者的维权时间和成本。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六大突破性设计,包括一裁终局、延长仲裁时效、缩短审理期限、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减轻经济负担以及突出调解程序等内容。该法律对申诉时效的期限、中止、中断和特殊规定作出了界定,但未设立最长权利保护期限。该法律的实施将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在劳动仲裁中无法一裁终局的情况,并详细列举了劳动纠纷仲裁可以一裁终局的几种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争议的定义,以及起诉状和劳动关系的区分。劳动者在维权时需先确认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区分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