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隐私权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控制权、个人私事隐蔽权和个人生活安宁权。其中,个人信息控制权最容易受到侵害。本文将重点讨论个人信息控制权受侵害的形式。
当前,电子商务经营者为了自身经营目的或其他特定目的,经常会任意收集和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其中,电子商务经营者最常使用的方式是IP跟踪。在互联网上,每个用户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每当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该网站都会获得用户的IP地址。这些地址可以用来生成用户的浏览记录,服务提供商可以根据这些记录清楚地了解用户在网上的活动轨迹。此外,网络服务提供商还可以通过使用追踪软件如“网络小甜饼”(cookies)来追踪用户在网上的行为,收集用户的兴趣或其他可以识别用户身份的个人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向消费者发送广告,或将这些信息出售给他人。因此,无论何时我们登录任何网站、浏览任何新闻或选择比较任何商品,我们的活动都会被网络服务提供商详细记录下来。更为可怕的是,通过网络病毒程序非法收集个人资料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控制权,除非消费者特别授权或公共机关出于公共管理需要使用个人信息,否则任何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都构成侵权。在电子消费或交易中,消费者提供的必要信息只允许用于其本身的目的,而不得用于其他目的,更不能被散发、传播甚至出售。未经当事人同意,将个人资料用于与收集个人资料事由无关的目的即为不正当利用。然而,许多网络服务提供商并不公布其所收集的个人信息的使用政策,也不承诺不将这些信息用于规定目的和范围之外的活动,而是经常将收集到的个人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实际上,电子商务中的个人数据不仅具有价值,还有可能成为商品。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数据已经成为可以在网络上买卖的商品,甚至出现了专门的公司公开在网站上推销个人数据的情况。
个人数据的不当利用还表现为个人数据被擅自非法转让。在电子商务中,个人数据的流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商家之间相互交换各自收集的信息,或与合作伙伴共享信息。这种共享使个人数据用于交易以外的目的,使得更多的商家可能知晓和利用个人数据,从而变相侵犯个人隐私。另一种形式是将个人数据作为“信息产品”销售给第三方或转让给他人使用。由于这种方式将个人资料商品化,却没有向消费者支付任何报酬,因此我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侵犯最严重的一种行为。曾经有最大的网络广告商Doubleclick公司因为不当获取和销售网络个人资料而受到指控。
传统商务模式中,公民的隐私权虽然也会受到不法商人的侵害,但其侵害的范围和程度远不能与电子商务相比。IP地址的跟踪、隐私信息的非法出售、账户密码的泄露、邮件炸弹的肆虐给个人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后果,也给网络秩序带来了混乱。网络隐私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以及黑客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隐私保护之战将长期存在。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指出在网络空间中无法像对待物理空间那样划分领域,从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提到原告就被告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困境,以及合同签订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由于交易产品的特殊性,如在线信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问题。电子商务的虚拟性、无纸性和国际性特征对传统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带来挑战,引发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中的税收管辖权。一方面,网络贸易削弱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另一方面,居民税收管辖权也受到冲击。为了解决
网络市场的特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营销具有跨时空性、交互性和多媒体性。跨时空性表现在企业能够以较低价格在全球范围内营销,无国界、开放的特点让市场更加广泛;交互性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实时双向沟通,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多媒体性则能让营销人员以多种形式
电子商务法规定,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但是不少APP也没有“以显著方式”提示如何取消自动续费服务,用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