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广告的类型
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欺诈性广告。以牟取非法收入为目的,采用捏造、歪曲等手段进行宣传,从主观上欺骗消费者。这种类型的广告大致表现有:(1)广告促销产品时,把质量低劣、价格昂贵的产品说成是“价廉物美”。(2)采用不正当手法使记者在媒体上撰文宣传该厂家或其产品,无中生有。(3)信口雌黄,谎称其产品优质,历史悠久或是名牌。(4)在一些不具有权威性、非正式的商品博览会或质量评比会上花钱得“大奖”,虚张声势愚弄消费者(牙防组织、3、15产品认证)。
(二)夸大性广告。在广告中使用无科学根据的夸张词语,夸大产品功效,诱使消费者购买。如药物、化妆品广告中常见的“永不复发”、“一次见效”等等,均属此类。
(三)含糊其词的广告。这类广告词句往往刻意取巧,故意使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语言、文字、图像,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如广告上声称是意大利聚脂漆家具,实际出售的家具仅油漆是意大利进口。“买一送一”的广告让你买下的是一件上千元的商品,送你的却只是几元钱的小玩艺儿。
(四)混淆视听的广告。这类广告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产品信息不全。声称某取暖设备能短时间使周围温度达到25摄氏度,却不说明前提条件是在10m2以内的房间里。(2)挂羊头,卖狗肉。如用豪-华家具做减价广告,但实际销售的却是普通家具。(3)玩弄文字游戏。广告声称某年到某年获奖,消费者看起来是连续多年获奖,而实际仅是两年。
(五)名人广告。利用公众崇拜名人心理做广告,一些名人社会责任差,不负责任,导致受众人群遭受损失。郭*刚“减肥药”,葛-优“造林”,邢*斌“使你美”。
二、虚假广告的危害
网红带货中的虚假宣传问题,并介绍了如何判定虚假宣传。根据广告法,虚假宣传包括夸大商品效能、虚构使用效果、描述与事实不符等行为。发布虚假广告的主体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如知道或应该知道广告虚假仍发布的需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可要求赔偿,并寻
一起开发商虚假广告案例。某开发商宣传其房地产项目拥有高绿化率,但实际调查中,绿化率未达到宣传的数值。法院认定开发商在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成分,违反了广告法和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判决开发商赔偿购房人8万余元。此案例提醒开发商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广告宣传真实
加盟机构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对于虚假宣传行为,监督检查部门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进行处罚。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对于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对于医疗机构等特定行业的违法行为,还会受到卫生行政部
沙盘与楼房实体存在差异是否构成虚假宣传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沙盘作为真实楼房的模型进行广告宣传,并且与实际楼房存在较大差异误导消费者,则构成虚假宣传,甚至可能构成诈骗。虚假宣传的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