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所以,刑诉法规定的回避制度,适用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
2024-10-21
我国的诉讼法律规定了审判员回避制度,但没有就法院的回避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如某基层人民法院或中级人民法院因某种原因不宜行使对案件的管辖权,该法院应主动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管辖。笔者每遇此类案件,就深感现行《刑诉法》的规定在法院
2024-09-11
二是明确了被告人享有陈述权、诘问权、调查证据申请权、辩论权、选任辩护人权、救济权和回避申请权等辩护权利(刑诉法第146条)。这些权利的明确赋予了被告人在庭审中充分行使
2024-08-28
陪审员属于审判人员,陪审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刑诉第31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
2024-01-15
建立回避制度,使与案件或当事人存有法定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公安司法人员及时退出诉讼过程,将有利于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客观的处理,避免案件错判、误判的发生。回避制度的实施及其所保障的程序公正价值,还可唤起社会公众对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过程的
2023-11-16
回避可以自行回避,也可以申请回避,还可以指令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2022-02-08
根据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诉讼阶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请。例如,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在开庭的时候,审判长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
2020-05-25
我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其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心理态度,本文认为应限于过失。
民间借贷纠纷中职业放贷人的认定标准以及非法放贷行为的定义和量刑情节。职业放贷人的认定标准是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特别是在内向不特定多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达到规定的次数。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非法放贷行为的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
党内警告对工资福利的影响。党内警告本身与工资无直接关系,但若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则会影响工资和福利。受到警告处分的党员在任职、考核方面有一定限制,不得评为优秀,也不能晋升职务。公务员受到纪律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工资档次也可能受到影响。对于非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的管理规定,包括总则、涉案财物的定义、处理原则、查封、扣押、冻结、立案和移送以及退还和赔偿等方面的内容。该规定的目的是规范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