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再审案件强制措施的规定。文章指出逮捕由公安机关决定,与审判监督程序无关。对于再审案件,如果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由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监外执行、附条件不起诉以及公诉案件和解等方面的规定,包括公安机关和检
2025-03-24
从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对象看,公诉机关撤回起诉规避了对审理对象的处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的,经审判人员许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公诉人互相辩论。本案中,如果允许公诉机关撤回起诉,这种审理结果
2024-12-02
法院在2004年-2005年陆续受理以上原告诉刘*玲民间借贷纠纷案,并先后以判决或调解方式结案,现在案件均已成为生法律效力,但案件一直未执行。2008年7月19日被告刘*玲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提起公诉,其诈骗的事实涉及以上七人借给被告的款项。以上案件在被告行
2024-11-04
对抗诉或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通知人民检察院审阅案卷的期限刑诉第188条开庭10日以前。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抗诉案件,对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作出决定的期限刑诉第207条第2款自接受抗诉之日起1个月以内。人民法院
2024-09-16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和第二审刑事公诉、刑事自诉案件的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 对罚款、拘留民事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审理期限
2024-05-14
开庭审理时,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由合议庭组成人员宣读再审决定书。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的,由原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陈
2023-12-14
开庭审理时,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由合议庭组成人员宣读再审决定书。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
2023-12-03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和第二审刑事公诉、刑事自诉案件的期限为1个月,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2个月。
2023-11-15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
2020-05-25
被害人在一审未生效时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而在生效之后不再称做抗诉,而是申诉。申诉可能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即再审程序。如果被害人在法院裁判后才介入诉讼,其提出的异议一旦成立,那么之前开展的部分甚至所有诉讼活动将变得无效,需重新进行。第二百五十二条
2020-05-25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人民检察院补充
2020-05-25
合议庭应当核实原审被告人何时因何案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判,在服刑中有无重新犯罪,有无减刑、假释,何时刑满释放等情形。开庭审理时,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原审被告人及其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