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于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
2024-07-23
确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应当认定为诈骗罪。
2024-07-19
劳动者在工伤后自行离职,如果被认定为工伤并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和社保报销程序,可以获得赔偿,包括医疗费、康复费和劳动能力鉴定费等。然而,如果没有及时申请工伤认定或未被认
2024-07-19
临时工与正式工在工伤事故中享有同等权益,应向当地社保机构申请工伤认定。如果认定为工伤,雇佣方应承担全部医疗费用、医疗期间的工资以及工伤赔偿。工伤保险可由保险公司支付
2024-07-18
个人可以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缴纳社保,但只能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且必须是城镇户口或农转非户口。个人可以前往当地社区街道的社保服务点或区县一级的社保局办理相关手续,需要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和复印件,以及两张1寸照片。具体缴费金额可以通过拨打当地的1233
2024-07-15
交通事故全险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护理费和住宿费等。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社保补缴费、残疾赔偿金等。财产损失赔偿标准根据直接损失和间
2024-07-12
社保卡没钱指的是个人账户没钱,而不是统筹账户没钱。只要依法缴纳了医疗保险的,那么就可以按照规定进行报销。社保卡里有没有钱都不影响。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符合基
2024-07-12
通常情况下以个人名义缴纳社保基金时只能是社保中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两部分,而通过单位缴纳社会时则可得到更多利益,单位可帮助个人缴纳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基金、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等好几项费用。个人缴纳社保,只能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这两部分。
2024-07-10
离职后企业不再帮你缴纳社保费用,所以社保卡是暂时不能使用的。离职后,基本养老保险发生中断,会影响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数额,除此之外,离职后就无法实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2024-07-10
根据《道路交通处理程序规定》和《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因公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社保补缴费等多项费用。财产损失赔偿根据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来确定,直接损失包括维修费和贬
2024-07-09
社保抚恤金的发放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对于因工死亡的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在上
2024-07-08
根据公司关闭赔偿标准,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满一年,应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津贴和补贴等,不包括非劳动报酬性收入和劳动保护费用。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费用是劳动者在职期间应享受的社保待遇或因工伤事故应获得的补助。公司欠劳动者
2024-07-08
很多厌倦朝九晚五,太过规律的都市生活的年轻一代,更加偏向于选择灵活就业的自由职业。但不得不考虑的是,没有参保单位的自由职业者如何储备养老钱,如何得到在医疗方面的相应保障。对于收入不稳定的自由职业者来说,是否有必要交社保,什么年龄交社保最划算呢?综上所
2024-07-07
个人缴纳社保,只能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这两部分。这里主要包括了自己如何缴纳社保、个人缴纳社保政策规定等信息。如果想在缴纳社保之前了解缴纳费用,可以去相关部门询问。
2024-07-06
工伤赔偿的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一般情况下,职工在工伤医疗终结后,单位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并向社保部门申报工伤待遇。劳动部门会在15天内审核材料,并在60天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2024-07-06
工伤评残的赔偿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一般来说,工伤医疗终结后,职工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并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待遇。劳动部门将在15天内审核材料,60天内作出工伤认定,并在20天内
2024-07-06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