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私自修改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合同,特别是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同时,当事人需注意撤销权的消灭情形,无效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025-09-11
签订不平等合同后的处理方法。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可以申请撤销因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合同中涉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条款无效。当事人可请求变更或撤销显失公平的合同,但不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
2025-07-30
贸易合同中终止条款的多种情形。包括自然终止、显失公平、欺诈行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自然人死亡、不可抗因素等导致的合同终止。此外,根据《民法典》和《合同法》的规定,债务履行、债务抵销、标的物提存等情况也可导致债权债务终止。合同解除后,当事人需遵循诚实信
2025-06-13
征地拆迁合同能否撤销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等情况,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拆迁征地的补偿内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农村村民住宅和其他地上附着
2025-06-02
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欺诈人的故意欺诈行为、实施欺诈行为、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和意思表示等。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下可能导致无效或被撤销。当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况时,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2025-05-27
合同法中关于调解协议的可变更与可撤销规定。文章介绍了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性质及法定情形,包括违反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形。同时,文章还阐述了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及认定标准。
2025-05-12
合同履行期限变更的条件,包括具备合同履行变更的客观事实情事、变更发生在合同成立生效以后且履行终止以前、变更非当事人所能预见且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以及合同履行变更导致原合同履行显失公平等条件。在适用这些原则时,必须把握好“度”,确保变更条件得到合理判
2025-05-10
情势变更是否是法定解除的情形。情势变更原则允许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势变更,导致合同显失公平时,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情势变更可以被视为法定解除的情形之一。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情势
2025-04-28
合同法中关于艺人合同的无效申请及相关规定。可撤销合同的条件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等情形。当事人有权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变更或撤销合同。撤销权的行使受到期限限制,超过法定期限未行使则失效。债务人行为的撤销权适用于债务人放弃债权或转让财产损害债
2025-04-14
交通事故调解协议的可撤销性问题。当事人可在一定条件下撤销协议。调解协议本质为合同,可被撤销的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以及欺诈、胁迫等。反悔一方应以撤销协议为诉讼请求,而非人身损害赔偿。撤销权可能因超过期限或放弃而消灭。当事人可请求公安机关调解,也可
2025-03-22
醉酒后签订的合同的生效问题以及醉酒驾驶的量刑问题。对于醉酒后签订的合同,当事人可申请撤销,因饮酒过度可能导致合同显失公平。对于醉酒驾驶,法院会根据罪行是否构成危险驾驶进行量刑,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和罚金。
2025-03-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赠与合同显失公平撤销的判断标准是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对方缺乏经验,导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等价有偿原则。如果合同显示公平,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撤销合同。此外,根据该法典的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
2024-12-30
合同履行过程中需要变更工程单价时,需要双方当事人同意,如果情势变更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变更合同内容,消除显失公平的结果,使合同在公平基础上得到履行。实践中增减履行标的数量可同时进行,使双方当事人的履行都发生变更,从而平衡双方的利益
2024-12-24
这种明显免除自己责任或明显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免责条款,造成了当事人事实上的诉讼地位偏差和不平等,也就是明显失去公正即显失公平,必须确认其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恶意串通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订立合同中设立的免责条款,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
2024-12-19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装修合同一般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2024-12-17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