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没有上岗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是否会赔偿的问题。如果保险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没有从业资格证为免责范畴,则保险公司不赔。否则,需结合具体情况评估与赔偿。同时,文章还涉及手机落在出租车上司机不承认的情况,可以通过查看出租车监控录像来解决争议,根据不同情况
2025-03-23
为了办案的需要,检察院办案人员,办理了有关批准手续后,可以监听嫌疑人的手机。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的,在侦查期间可以商请公安机关对其通信进行监控。公开进行初查或者接触初查对象,应当经检察长批准。不得对初查对象采取
2024-09-01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犯罪情节比较轻的犯罪嫌疑人,所以取保候审期间一般不会对当事人的通信进行监控。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作担保。对同一犯
2024-05-28
手机被偷报警后,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会对受害人做笔录,询问手机被盗窃的具体位置、时间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形。公安机关认为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则会对受害人的报案以盗窃罪进行立案侦查。然后,公安机关会根据侦查的需要,到案发现场进行勘查,调取监控视频,走访相关证人
2024-04-2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采取监控手机通信行为是非常严格的,需要是涉及到危害国家安全、恐怖袭击等严重的刑事犯罪。第一百五十条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
2024-03-0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手机拍监控视频的视频可以作为证据,但不能作为定罪的独立证据,要与其他证据相互佐证后,才能作为证据使用。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
2023-11-28
2、2018年3月1日后,通过违处窗口处理有记分的电子监控违法记录时,被处理人必须是机动车所有人本人,或被处理人已通过公安交通管理业务窗口、“交管12123” 手机APP软件等绑定了该机动车,且处理的违法记录发生在绑定日期以后的。
2023-09-23
犯罪分子缓刑结束后又犯新罪的,若符合监视居住的相关适用条件即可以适用监视居住。缓刑期满后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可以适用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由住所地的社区组织负责执行,可以定位被监视人的手机,监控被监视人的行为,监视居住的决定需要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
2023-01-03
我在饭店吃饭,手机落在桌上,走后五分钟,回去找没有了。我要求去调监控录像,饭店说是商业机密,不能给看。然后报警,警察说属于遗落,不归他们管。丢失的手机饭店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并占有该财产,可认为其已取得一定财产利益。你的物品丢失后,如果
2020-07-21
监控他人手机,如果情节显著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能不涉及刑法,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采取监控手机通信行为是非常严格的,需要是涉及到危害国家安全、恐怖袭击等严重的刑事犯罪。第一
2020-07-21
是否侵犯员工隐私权要看具体的情形。2016年,西安的一家公司出现了一种新的考勤方式:微信打卡,只要保持手机常在、网络畅通、定位准确,在工作地点进入微信公众号就能顺利考勤。然而,该公司王女士说起微信打卡时,也表示自己的担忧:“我有时会忘记关定位,这样下了班
2020-05-25
我在商场买鞋,付完款之后,把手机丢在商场了。后来想起来,赶紧跑回去找,手机已经不见了。我想调监控,商场却说没有。商场需不需要负责呢?消费者进入商场,商场就存在相应的安保义务。所以,商场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顾客事先没有和商家特别约定,不能作为认定商
2020-05-25
具体由居住地当地的社区矫正组织负责实行,比如,具体可以采取以GPS定位被监视人手机,随机拨打被监视人手机来监控其行动。或者根据被监视人的地址,随时上门调查。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