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外包营改增的缴纳方式。营改增是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税收制度改革,逐步将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邮政服务业和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不同行业的税率有所不同,计算增值税时,应纳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为销售额乘以税率。本网站还提供
2025-06-15
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为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除《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三款规定情形外,限于下列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一)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因此,该
2024-08-02
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为销项税额。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2024-05-20
问题一:根据《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不得从销项税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应先认证抵扣再作进项税额转出。问题二:可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发票种类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
2024-02-25
在企业未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和进行税收清算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是不会办理税务登记注销手续的,并且会追究未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的责任,会依法做出处罚。(二)一般纳税人不按规定申报并核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除按前款规定处罚外,在一定期限内取消进项税额
2024-02-14
原来计提营业税的分录不用做了。取得经营收入时,按增值税票上的销项税额计销项税;进项税在拿到进项发票后,自开票日起180日内到税务局认证抵扣。 备注:试点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接受方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可以按3%抵扣进项税额,接
2024-01-02
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增值税税款数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部分增值税纳税人可以按照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实行这种办法的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2023-12-20
增值税是我们生活中的比较常见的一个税种,在缴纳的时候也是有很多人要缴纳的,那么增值税纳税的对象到底是什么呢? 由于增值税实行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的制度,因此对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水平要求较高,要求能够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除
2023-09-10
销项税和进项税的税率是一样的,具体要看企业的性质,具体税率有13%、17%、3%、6%、11%等。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销项税额是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
2023-09-04
增值税抵扣:应交的税费=销项税-进项税。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用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差额就是本期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在销项税额确定的情况下,进项税额抵扣数越大,应纳税额越小。因此,取得购入增值税税控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税控软件维护费的地税发票也可以
2023-09-03
增值税发票要认证是为了进项抵扣、减少增值税的征收。增值税在抵扣时,应当在每月月底前上传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专用缴款书进行进项认证,次月进行申报时,进项税额小于申报月份的销项税额,需要将差额上报并缴纳,大于的话,则用剩下的部分供销项抵扣。 以上就是手
2023-08-23
取得的途径是购入、自制、实物投资、捐赠的固定资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缴纳营业税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缴纳增值税其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九条,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
2022-05-13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