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合伙企业中虚假出资和抽逃资金行为的责任问题。有限合伙人若在有限合伙企业中虚假出资或抽逃资金,应参照公司法和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法律依据包括《合伙企业法》的相关条款,如第六十五条和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尽管法律没有直接规定有限合伙人抽逃出资的责任
2025-07-30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出方式。股东无法通过退伙方式退出,但可通过股权转让退出。股权转让需遵守公司法的规定,包括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并征求同意、优先购买权等。合伙人退伙则依据合伙企业法,包括约定退伙事由、自动退伙情况等,需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
2025-07-27
商法与公司法、合同法的关系。商法包括公司法、保险法等,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商法是组织法和行为法的结合,调整商事关系中的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交易关系。商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等类型的企业法人,商行为则以营利性营业为目的。商法与民法、经济法各有
2025-07-20
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后是否必须解散的问题。营业执照吊销后,公司主体资格仍然存在但经营资格被取消。企业法人需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并完成工商注销登记后才算消灭。清算程序包括申请成立清算组和办理注销登记等步骤。同时,公司也可以选择不申请解除黑名单限制,只要确
2025-07-18
公司法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内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对外转让的要求。其中涉及内外资股东股权转让的同意权、外资股权转让的核准和工商变更登记、向第三人转让股权及其条件限制、外国投资者出资未到位的股权质押及其转让的限制,以及外资股权部分转让后不得导致外资股比
2025-07-13
投标过程中需准备的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的相关材料。包括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书、公司介绍信、招标公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项目经理资格证以及法人代表、项目经理、承办人的复印件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什么是行贿罪,以及相应的法律定义和最新规定。如对此有疑问,可
2025-07-13
国有独资企业法的修改权归属以及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方式和条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对国有独资企业法进行修改。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方式包括改建和新建两种,设立条件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如符合主体人数条件、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等。同
2025-07-12
注册公司的详细流程。首先提出名称预先核准的申请,然后递交设立登记的申请及相关资料,包括设立登记申请书和公司章程等。经过审核,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司将获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同时,提及了《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关于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相关规定。最后,强调
2025-07-11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指引,特别是对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行政许可的审核标准。内容包括合规性要求、股权清晰、经营规范、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同时,详细阐述了申请文件的要求,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专项说明、批准文件等。此外
2025-07-07
《合伙企业法》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等主体作为普通合伙人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合伙企业解散的多种情形,包括合伙期限届满、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等,并涵盖了法定人数、合伙目的实现与否等考量因素。
2025-07-05
国有企业及中小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问题。中央企业涉及的法律纠纷案件数量惊人,主要是企业内部存在的责任不清、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同时,相比大企业,小企业的法律风险更为普遍。另外,海外投资中也存在法律风险,如xx人寿在美国被投资者集体诉讼案和xx科技公司的知
2025-06-30
公司超出经营范围经营的问题,指出投诉人应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并提供确凿证据。文章介绍了公司经营范围变更登记和超出经营范围从事禁止或需核准审批的行业的相关规定,并引述了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说明。对企业法人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如果触犯刑律将依
2025-06-28
公司行为能力及其表现形式,包括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企业法人的权利能力因宗旨、任务和经营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受到经营范围的限制。行为能力必须在权利能力内实施,法定代表人及其代理人在法定权限内从事民事行为,结果由法人承担。法人承担民事责任主
2025-06-26
公司解散后的诉讼时效及公司吊销的法律后果。据法律规定,公司依法解散并完成清算后注销,债权人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限为三年。企业营业执照被吊销后,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再担任其他企业法定代表人,且法人只是停止了清算范围外的一切活动,需经过清算
2025-06-25
公司法人注销后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未清算或破产的公司诉讼当事人为股东、发起人或出资人;经过清算或破产程序的公司,诉讼主体为取得清算资产的股东。企业法人解散后若未依法清算并注销,诉讼当事人则为该解散企业本身或其股东等。此外,公司倒闭后需完成注销手续,否
2025-06-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