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即为使用童工。国家明确禁止使用童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就业机会,也不得让他们开展经营活动。
然而,对于使用童工,有一些例外规定。在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文艺、体育单位可以雇佣未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员。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职业培训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实践劳动,但不能影响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职业技能培训劳动除外。需要注意的是,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应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允许他们被用人单位非法雇佣。
非法使用童工所造成的伤害,应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2002年第364号令)进行处理。对于伤残童工,不需要进行工伤认定,劳动鉴定委员会可根据单位或监护人提出的申请进行伤残等级鉴定。使用童工的单位应根据伤残等级发放一次性赔偿金,赔偿标准如下:一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1倍。对于死亡的童工,赔偿标准为赔偿基数的10倍。赔偿基数指的是上一年度本市职工的年平均工资。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十条的规定,童工患病或受伤时,用人单位应负责将其送往医疗机构治疗,并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活费用。
对于童工伤残或死亡的情况,使用童工的单位将面临吊销营业执照或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处罚。如果使用童工的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将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此外,使用童工的单位还应一次性对伤残童工和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进行赔偿,赔偿金额按照国家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计算。
非全日制用工的口头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的口头协议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劳动者可以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但后订立的合同不能影响先前的合同履行。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多项必备条款,且双方可以约定保密条款,但
职业病鉴定评不上等级是否能获得赔偿的问题。根据职业病等级的不同,职工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标准。即使评不上等级,也不能获得赔偿。赔偿标准包括保留劳动关系、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等。具体赔偿标准根据不同等级的职业病而定。
关于劳动法律法规中的用工形式,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用工。对于非全日制用工来说,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但仍被视为小时工,有权要求支付加班费。全文介绍了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条件和工资支付方式,以及加班费的相关要求。
对单位罚款5-10万的多种情形,主要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包括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开设或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未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实施监督管理等情形。此外,还涉及分包单位未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建设单位未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未及时足额拨付人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