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开发商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有哪些

开发商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有哪些

时间:2024-05-15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622

商品房纠纷案件中的欺诈行为

作为一种商品,商品房的买卖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由买卖双方协商进行。因此,根据消费者的生活消费需求,商品房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此,房地产纠纷案件也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如果开发商有欺诈行为,根据第49条的规定,开发商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增加的赔偿金额应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然而,在实践中,对于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行为”的理解存在问题,导致要求双倍赔付的案件胜诉率较低。

欺诈行为的认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商品房买卖行为中的“欺诈行为”:

  1. 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进行销售。
  2. 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谋取暴利。
  3. 将一般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以获取优质工程加价。
  4. 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
  5. 以虚假的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
  6. 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进行销售。
  7.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8.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进行不可实现的虚假宣传。

如果开发商在销售商品房的过程中出现以上情况,并且是故意或明知的,购房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要求开发商双倍赔付。

开发商双倍赔偿的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如果出现以下五种情形之一,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要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并要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1. 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2. 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3. 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4.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5.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的问题,根据发票管理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网上团购应该提供发票。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是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商家若拒绝提供发票,涉嫌偷税漏税。消费者在遇到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时,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或拨打纳税服务热线投诉。

  •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燃气管理条例对于装反气表的规定,以及业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的问题。燃气经营者有责任向用户提供持续、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并指导用户安全用气。如果气表被装反,业主有权要求工人重装,且如果工人拒绝,可以不支付费用。同时,燃气用户也需要遵守相关

  • 网上购物维权的途径及方法

    网上购物维权的途径及方法。包括平台调解、消费者权益保证金、实名制和工商登记制度、投诉工商部门、购物网站的维权时效规定以及经营者责任和赔偿等方面。消费者在遇到网络购物纠纷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在消费者进行非正常消费活动如砸蛋糕游戏导致包厢环境污损时,商家有权额外收取清洁费。但商家需提前告知消费者相关规定,以避免纠纷。根据法律,商家必须明码标价并保护公共场所卫生清洁。因此,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做法在法律上是合

  •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
  • 劳动仲裁的法律规定及其管辖范围
  • 网页多项内容虚假宣传如何处罚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