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犯罪立功的行为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犯罪分子到案后,通过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并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
犯罪分子可以通过阻止他人犯罪活动来展现立功表现。
犯罪分子可以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
除以上行为外,犯罪分子还可以通过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来展现立功表现。
对于立功情节的判定,需要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根据不同的立功情节,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减刑幅度:
一般立功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30%。
重大立功一般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70%。若所犯罪行较轻,甚至可以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上。
犯罪后自首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上。
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立功:
立功主体仅适用于犯罪者本人,没有犯罪的人不能成为刑法意义上的立功主体。即使罪犯的亲属、朋友实施了立功行为,也不能视作是犯罪者本人的立功表现。
立功主观方面可以是自愿行为,也可以是经教育后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行为。对于检举、揭发者的动机,刑法及司法解释上未加以限制。
立功的客观方面必须是实施了具体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必须与犯罪分子本人的罪行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即涉及他人的罪行,而不是自己的罪行。
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证据、线索,必须与公安机关的侦查结果相一致,并使被检举人受到法律追究。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犯罪嫌疑人立功材料造成假立功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相关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最高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重大立功表现的定义及量刑标准的界定。犯罪分子通过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阻止犯罪活动,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为可视为重大立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重大立功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免除处罚。文章还涉及相关法律规定,如犯罪分
胁从犯的刑事责任是根据其犯罪情节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我国刑法对胁从犯采取必减主义,即根据胁从犯的犯罪情节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具体是减轻还是免除,要根据被胁迫的程度、对危害结果的作用大小、罪后表现等因素进行具体认定。如果该胁从犯在其后的共同犯罪中自愿参
首先,所检举揭发的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事实。如果是坦白自己的罪行,或者交待同案犯与自己所犯的同一罪行,则不是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