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处罚的管辖权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行使,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
(2) 若两个以上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对同一行政违法案件都有管辖权,并且发生争议,双方协商不成的,应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3) 若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1) 适用条件:必须已经实施了违法行为,并且该违法行为违反了行政法规范;行政相对人具有责任能力;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依法应当受到处罚;违法行为未超过追究时效。
(2) 适用方式:
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不得任意逾越法定的范围和程序。
行政处罚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做到同样的违法行为受到同样的处罚,不同的违法行为不应受到同等的处罚。
行政处罚的种类、程度和形式应当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相适应。
行政处罚应当与教育相结合,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教育、引导和改造,促使其认识错误、悔过自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若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若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刑法典中的立功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形式。一般立功包括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重大立功则包括检举重大犯罪行为、阻止重大犯罪活动等。立功的实质条件由司法解释认定,要求犯罪分子本人的行为。同时,《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意见》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行政处罚不仅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还具有教育的作用。通过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达到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目的。同时强调,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情况的违法行为人,应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关于立功认定的司法解释和立功条件的细节问题。通过解释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对于立功认定条件和要求的《意见》,深入解释了立功的条件、认定程序和要求,以及立功情节的处理方式。同时,明确了立功认定的限制和重大立功的认定标准,以及不能被认定为立功的情况。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十一条 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行政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财政部门不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