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是我国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促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的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假释的含义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认罪悔罪表现以及不再危害社会的情况,在执行一段时间的刑罚后,附加一定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
根据《刑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如果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并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此外,如果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之前还有其他未判决的罪行,也应当撤销假释,并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但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情况,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并继续执行未完成的刑罚。
根据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判决宣告后但刑罚执行尚未完毕的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情况下,应当对新犯的罪行进行判决。根据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将未执行的前罪刑罚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一并执行。
累犯是上一个刑罚执行完毕后一定期限内再犯某种罪行的,假释只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犯罪人有条件的提前释放,刑罚还未执行完毕,又犯新罪的应该立即取消假释,数罪并罚。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首先应当撤销假释,再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然后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对当事人进行数罪并罚。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认罪服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
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关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如果发现假释犯在原判决前还有没判决的罪,而且没被判决的罪没有超过追诉时效,也应当撤销假释,对没有判决的罪作出判决,将未判之罪所判处的刑罚与前罪处的刑罚,按照刑法第70条规定的数罪并罚原则,决定应当执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