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XX条,监察机关在特定情况下有权责令涉嫌违反行政纪律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对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两规”措施既是一种调查措施,又是一种保护措施,旨在防止被调查对象再次犯错误,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
采取“两规”措施是一项非常严肃慎重的行为,纪检监察机关不能随意采取此措施,仅限于对已掌握一定违纪事实和证据的涉嫌违纪党员或行政监察对象使用。此外,该措施的适用阶段仅限于案件调查阶段,并且只有一定级别的纪检监察机关才能批准或使用。同时,该措施的使用时限也受到限制,从之前缺乏统一规定到现在严格掌握,并在申请使用时需要报批具体时限。最后,该措施的使用地点也有具体规定,不再是没有硬性要求。
行政组织的多种表现形态。政治性行政组织实现政府职能,社会性行政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服务性行政组织服务于经济基础。整体性行政组织建立完整的权责分配体系,适应性行政组织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法制性行政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必须贯彻法制原则。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办法要求中央企业建立应急管理责任制和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平台建设,履行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和监督管理责任。领导机构要明确职责和分工,并加强培训演练和社会应急处置工作。目的是保障人
采取“两规”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纪检监察机关不会也不能够随意对调查对象采取“两规”措施,只能对已掌握一些违纪事实及证据,具备给予纪律处分的涉嫌违纪党员或行政监察对象使用;二是限制适用阶段,只能在案件调查阶段使用;三是限制使用主体,只有一定级别的纪检
1993年,中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后,“双规”的使用范围扩大。1994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施行,使“双规”在党内的使用有了依据。“双规”并非正式司法程序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先于司法程序的对人身自由进行限制的党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