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体是指具备行政权力并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并非所有组织都具备行政主体的资格,只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才能被称为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组织法规定的行政职权,具备成为行政主体的资格。而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除非经过法律或法规的特别授权,否则不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或实施行政行为,因此不具备行政主体的资格。
行政主体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一个行政机关是否具备行政主体的标准,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例如,被委托的组织虽然在委托范围内可以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和实施某些行政行为,但它们并非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而是以委托它们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因此被委托的组织不属于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必须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特定活动的行政主体的重要标准是看其是否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如果一个组织仅仅实施行政活动,但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那么它就不是行政主体。举例来说,某个社会团体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活动,但并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因此受委托的社会团体不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能是委托的行政机关。同样地,公务员虽然行使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但其职务行为并不由其本身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公务员不能作为被告应诉,其所在行政机关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并代表公务员进行应诉。因此,公务员不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主要由行政机关以及根据法律和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组成。行政主体的主要成员是行政机关,但并不限于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某些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可以行使特定的行政职权和实施行政行为,从而取得行政主体的地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作用、原则、种类和格式。公文用于传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等,对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公文处理需遵循精简、实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确保机密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文章还介绍了常用公文种类如命令、指示、通知等,以及公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首先讨论了第三人能否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直接提出行政复议的问题。接着明确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是权利也是义务,并讨论了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否送达第三人。最后,从行政复议法的立法本意和宪法理论依据分析了第三人作为行政复议申请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进行申诉。行政复议范围包括定性、处理、处罚和暂停拨付款项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由广州市审计局或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等处理。行政复议时限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期
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选举的关系。文章指出,律师协会选举是律师自治的基本内容,而一些地方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协会选举的操纵行为违背了自治原则和律师自律性组织的法律精神。专家表示,律师协会的成功选举对国家的政治选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