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相关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法中地域回避的含义及解释

公务员法中地域回避的含义及解释

时间:2024-01-0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1171

公务员法中地域回避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地域回避是指公务员在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时,应当避免在原籍任职或在一地担任领导职务较长时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这一规定适用于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

适用地域回避的人员

适用地域回避的人员主要包括乡、县级党政正职、纪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党委组织部长、人事局长、监察局长、公安局长等担任上述机关和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

实施公务员回避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公务员回避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健全制度。除了国家人事部1991年1月公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回避暂行规定》之外,还应建立回避对象登记制度、审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和随时调整制度,使回避制度向制度化、法制化迈进。

2、协调关系。回避制度与考试录用、职务晋升、交流、惩戒等方面的关系密切。为了做好回避工作,需要处理好与这些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在考试录用环节,要确保回避制度的有效实施。

3、实事求是。在调整安置时,应该实事求是地执行回避规定,同时要考虑到亲属聚集和需地区回避的多方面原因。在强调坚决回避的同时,还要兼顾国家行政机关的高效原则、公务员个人的成长和工作连续性,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具体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调配人员,保证调整环节的科学与合理,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务员予以免职事由

    公务员免职的相关事由。在《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中规定,公务员会因为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不能胜任工作或拒绝调整工作等情形被免职。关于公务员辞职后能否再考,试用期辞职较为自由,正式期辞职需遵守《公务员法》。录取公示后辞职需谨慎,特定情况下不得提出取消录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招考资格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的招考资格条件,包括国籍、年龄、宪法拥护、品行、身体条件、学历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报考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不超过35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和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此外,学历要求大专以上,并需符合职位要

  • 公务员报考条件及要求

    公务员的报考条件及要求。报考者需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18-35周岁之间,拥护宪法,品行良好,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以及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程度。同时,还需满足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 强制措施期间是否停缴各种保险

    公务员在采取强制措施期间关于保险缴纳的相关问题。劳动者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用人单位会停发工资并停止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公务员在不同情境下被采取强制措施,其工资待遇会有相应处理,如停发、按原基本工资的70%计发生活费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公务员受到刑事

  • 酒驾影响公务员政审吗
  • 我有很多贷款,会影响公务员的政审吗
  • 犯罪子女能考公务员吗
行政相关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