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和行政法学领域,我们长期以来受到两个传统观念的影响:
首先,法律被视为治国工具,行政法被看作管理民众的手段,而不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工具。
其次,法院被视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处于边缘地位。
为了加强法律的权利保障功能和法院的独立审判地位,我们需要摆脱上述观念的影响。否则,民众将仍然担心“民告官,难上难”的问题,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的“不敢告”和“不愿告”的现象无法根除。因此,我们的政府部门需要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理念,并建立相应的行政救济监督机制,严惩利用行政职权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此外,我们还需要拓宽信访、检举揭发等监督方式和渠道,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考核和工作考查制度,适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最终,让民众真正体会到行政诉讼是为了控制政府、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在具体的制度设置上,应该取消确认合法判决、确认有效判决及维持判决,而采用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确认合法判决、确认有效判决和维持判决实际上都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肯定,而是否确认这些判决并不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此,积极的确认判决体现了行政诉讼法的价值取向是维护行政行为,而非控制行政行为,这是需要改变的。
实际上,司法实践表明,确认合法或有效判决在审判实务中使用非常少,并且两者在适用条件和范围上几乎没有区别,缺乏实际操作性。因此,只要原告起诉被告理由不能成立,法院可以一概作出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这样做不仅符合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原则,而且提高了行政判决的效力。最重要的是,这有助于将行政诉讼法的价值取向转变为控制政府权力。
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程序,包括管辖权转移的定义、条件、三种情况,以及行政诉讼管辖的原则和适用规定。管辖权的转移是根据上级人民法院的决定或同意,将案件管辖权上下级转移的一种制度。一般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则,但也有特殊地域管辖的情况。同时,复议机关改变原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意义与功能,包括合理分配审判资源、确保行政案件的公平审理等。同时,阐述了行政诉讼异地交叉管辖的重要性,其能保障人民法院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维护当事人平等参与诉讼的原则和利益。异地交叉管辖还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审判行政案件,保障法官独立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