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的证据举证制度是怎样的

行政诉讼的证据举证制度是怎样的

时间:2024-01-1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453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规则

被告的举证责任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即被告需要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告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被告不提供证据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则视为没有相应证据,除非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情况除外。

原告的举证责任

在以下情况下,原告需要提供证据:1. 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2. 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需要提供证据证明损害是因行政行为造成的。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时限

举证时限的定义

行政诉讼举证时限是指原告、被告或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的期限。行政诉讼举证时限与民事诉讼举证时限或刑事诉讼举证时限有所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

举证时限的特点

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具有以下特点:1. 及时性:被告需要在收到原告起诉状副本后的一定期限内(十日)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2. 法定性:行政诉讼举证时限是由法律和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与民事诉讼举证时限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举证时限的重要性

设立行政诉讼举证时限是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行政诉讼效率的提高以及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推动。

设立明确的举证时限的必要性

设立明确的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具有以下必要性:1. 实现司法公正:明确的举证时限让法官和当事人对举证的期限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概念,避免由法官或一方当事人说了算的情况,确保案件裁判结果的公正性;2. 提高行政诉讼效率:明确、具体、及时且合理的举证时限可以促进证据的及时提交,从而提高行政诉讼的效率;3. 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设立举证时限可以促使行政机关在法定时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完善行政诉讼举证时限的规定

现行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存在一些缺陷,行政诉讼法对举证时限的规定不够完善。为了实现司法公正、提高行政诉讼效率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建议立法部门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完整、明确、具体地规定被告、原告和第三人向法院提交证据的期限,以及违反这一期限的法律后果,以统一行政诉讼活动的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提出新请求怎么办

    行政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原告提出新请求的处理办法,以及行政诉讼举证期限的规定。根据司法解释,一旦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的诉讼请求将不被允许,除非有正当理由。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10日内提供证据,举证期限过后提供的证据不被采纳。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

  •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中证据的性质及其分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在行政诉讼中被广泛运用,以证明案件事实和解决行政争议。法院在审查证据时需客观对待,综合研究审查,以确定是否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内容。包括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间限制、通知当事人的时间和地点、听证的公开性、听证主持人的指定和回避制度、听证参加人的规定以及听证程序的具体流程。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之一。

  • 法院对行政诉讼证据的调取程序及意义

    法院在行政诉讼中调取证据的程序和意义。法院调取证据主要基于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以及程序性事项。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程序包括原告或第三人提交调取证据申请,法院审查并决定是否调取证据,并规定了相关期限和复议机制。此外,如果证据在外

  •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 厂房拆迁纠纷找哪个部门?
  • 如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