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有效方法。
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当事人超出取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包括原告、被告。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或者在港澳台地区形成的没有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材料。
6、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7、被当事人或其他人做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辩明真伪的。
8、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9、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取得的证据。
10、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行政诉讼证据交换与展示规则
(1)对于案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者交换证据,并将交换证据的情况记录在卷。(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3)当事人申请人民调取的证据,由申请调取证据的当事人在庭审中出示,并由当事人质证。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由法庭出示,并可就调取该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听取当事人意见。(4)对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出示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并经法庭准许可以出示复制件或者复制品;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可以出示证据复制件、复制品或与原件、原物一致的其他证据。视听资料应当当庭播放或者显示,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
教师解聘与教育申诉制度的相关内容。教师解聘规定了教师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被所在学校等机构解聘或给予行政处分的情形。教育申诉制度则为教师等教育主体提供了获得行政救济的途径,促进教育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如申诉处理不当,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包括认证的概念和作用,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征,以及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的要求。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三个特征。证据的合法性要求包括符合法定表现形式和取证方法合法。在具体认定时,需要根据不同证据种类采用不同的认定方法